脛腓骨骨折功能鍛煉

博禾醫(yī)生
脛腓骨骨折后需在醫(yī)生指導下分階段進行功能鍛煉,主要包括早期肌肉收縮訓練、中期關節(jié)活動度恢復、后期負重行走訓練三個階段。
骨折后1-2周內(nèi)以肌肉等長收縮為主,可進行踝泵運動和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每天3-4組每組15-20次,能預防深靜脈血栓和肌肉萎縮。此階段禁止旋轉或彎曲患肢,需保持外固定穩(wěn)定。2-6周逐步增加膝關節(jié)屈伸和髖關節(jié)外展訓練,使用CPM機輔助關節(jié)活動,角度從30度開始每日增加5-10度,配合超聲波治療促進骨痂形成。6周后經(jīng)X線確認骨折線模糊時,可進行部分負重訓練,先從雙拐過渡到單拐,站立時患肢承重不超過體重的30%,8-12周后根據(jù)愈合情況改為全負重行走,同步加入平衡墊訓練和抗阻彈力帶練習。
康復期間需定期復查X線,若出現(xiàn)異常疼痛、內(nèi)固定松動或皮膚發(fā)紺應立即停止鍛煉。飲食需保證每日1200mg鈣質和800IU維生素D攝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綠色蔬菜和三文魚。睡眠時抬高患肢15-20厘米,日常避免患肢受涼,沐浴時用防水套保護石膏。建議選擇防滑鞋和助行器輔助移動,康復后期可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完全恢復前禁止跑跳和對抗性運動。
lisfranc骨折脫位嚴重嗎
踝關節(jié)后踝骨折嚴重嗎
踝骨骨折多久可以負重干活鍛煉
兒童青枝骨折一般疼幾天能好
手臂骨折外固定支架的作用
兒童骨折的特殊類型包括哪些
怎樣讓胰腺恢復正常功能鍛煉身體
骨折x線成像的特點
胳膊肘摔骨折了會有什么癥狀
小兒骨折的類型包括哪些癥狀
骨折后多長時間長骨痂
骶骨骨折墜脹要警惕四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