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47人閱讀
月子里寶寶拉水樣大便可能與喂養(yǎng)不當、乳糖不耐受、病毒性腸炎、細菌性腸炎、過敏性腸炎等因素有關,可通過調整喂養(yǎng)方式、補充乳糖酶、抗感染治療等方式改善。建議家長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后遵醫(yī)囑處理。
1、喂養(yǎng)不當
新生兒胃腸功能發(fā)育不完善,若哺乳過頻、奶粉沖調過稀或喂養(yǎng)器具消毒不徹底,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呈水樣帶奶瓣。家長需按需喂養(yǎng),奶粉按比例沖調,奶瓶定期煮沸消毒。哺乳期母親應避免進食生冷油膩食物。
2、乳糖不耐受
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乳糖酶缺乏時,未分解的乳糖在腸道發(fā)酵產氣,引發(fā)滲透性腹瀉。大便呈黃色水樣伴泡沫及酸臭味??勺襻t(yī)囑使用乳糖酶滴劑(如兒歌乳糖酶),或暫時改用無乳糖配方奶粉。母乳喂養(yǎng)者可嘗試前奶后奶均衡攝入。
3、病毒性腸炎
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感染常見,多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典型癥狀為蛋花湯樣便、發(fā)熱及嘔吐。需檢測糞便輪狀病毒抗原,可遵醫(yī)囑使用蒙脫石散(如思密達)、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如媽咪愛)等。注意預防脫水,口服補液鹽Ⅲ需少量多次喂服。
4、細菌性腸炎
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感染時可見黏液膿血便,伴明顯哭鬧不安。需進行糞便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確診后可能需頭孢克肟顆粒(如世福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如力百?。┑瓤股刂委?。家長護理時需嚴格手部清潔。
5、過敏性腸炎
牛奶蛋白過敏常見于配方奶喂養(yǎng)兒,表現為腹瀉伴濕疹或血絲便。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嚴重者需氨基酸配方粉。母乳喂養(yǎng)母親應忌口牛奶及制品,必要時可遵醫(yī)囑服用鹽酸西替利嗪滴劑(如仙特明)緩解過敏癥狀。
家長需每日記錄寶寶大便次數、性狀及尿量,觀察有無嗜睡、囟門凹陷等脫水征象。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氧化鋅軟膏預防紅臀。哺乳母親保持飲食清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若腹瀉持續(xù)超過24小時或出現血便、高熱等情況,須立即就醫(yī)進行便常規(guī)、血常規(guī)等檢查。注意隔離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坐月子期間排出的惡露有臭味可能是正常現象,也可能與感染等異常情況有關。產后惡露通常帶有血腥味,但若出現明顯腐臭味或魚腥味,需警惕子宮內膜炎、產褥感染等疾病。惡露異常主要有惡露量異常增多、顏色異常發(fā)黑或發(fā)綠、氣味異常惡臭、持續(xù)時間過長等情況。
產后惡露在1-2周內帶有輕微腥味屬于正?,F象。此時惡露主要成分為血液、壞死蛻膜組織及宮頸黏液,氣味類似月經血。隨著子宮收縮恢復,惡露量逐漸減少,顏色由鮮紅轉為淡紅最后呈白色。產婦應注意會陰清潔,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勤換衛(wèi)生巾及內褲。可適當飲用紅糖水促進宮縮,但不宜過量以免延長出血時間。
若惡露氣味變?yōu)槊黠@腐臭或伴有發(fā)熱、腹痛等癥狀,可能存在感染風險。常見于胎盤胎膜未完全排出導致的子宮復舊不全,或分娩過程中消毒不嚴引發(fā)的細菌感染。B族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病原體繁殖會產生腐敗氣味。此時需就醫(yī)進行血常規(guī)、超聲檢查,必要時需使用頭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治療。同時要保持外陰干燥,避免盆浴及性生活。
產后應注意觀察惡露變化,保持充足休息與均衡營養(yǎng)。飲食可適量增加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瘦肉,補充鐵劑預防貧血。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刺激子宮。如惡露持續(xù)4周未凈或出現異常氣味,應及時到婦產科就診。哺乳期用藥需嚴格遵醫(yī)囑,不可自行服用抗生素或止血藥物。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