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勇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指導意見:肝氣郁結可以通過艾灸刺激特定的穴位來疏通肝氣、舒暢情志、緩解不適,主要艾灸的位置包括太沖穴、中脘穴、肝俞穴等。通過選擇這些穴位,能夠在中醫(yī)療法中緩解肝氣郁結引起的常見癥狀,如胸脅脹痛、情緒抑郁、消化不良等。
1、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足背部,是肝經的原穴,能夠調節(jié)肝經氣血運行。艾灸此處可以起到理氣解郁、疏肝通絡的作用。將艾條點燃后距離皮膚適當高度約3-5厘米,以溫熱感為宜,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周施灸3-5次,能夠幫助緩解情緒壓抑、易怒等肝氣郁結的常見表現。
2、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肚臍上方大約四橫指處,是人體的重要調節(jié)消化和疏通氣機的穴位。肝氣郁結可能會引發(fā)胃脹、食欲不振等消化問題,艾灸中脘穴可以增強脾胃功能、輔助調節(jié)肝胃不和的狀態(tài)。每次艾灸10分鐘左右,以溫熱但不過燙為宜。
3、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臟的重要背俞穴。艾灸此穴能夠刺激肝功能調節(jié),緩解因肝氣郁結引起的脅肋脹痛、頭暈、疲乏等癥。艾灸時將點燃的艾條距離皮膚約3厘米,每次10-15分鐘,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針對肝氣郁結,艾灸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調節(jié)方法,輔以規(guī)律作息、心理疏導以及飲食調理如多吃疏肝理氣的食物:玫瑰花茶、陳皮等,效果更佳。如果癥狀長期得不到緩解,或出現較嚴重的不適感,如持續(xù)胸脅脹痛或明顯抑郁情緒,應及時前往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就診。通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夠更有效地改善病情。
2025-05-03 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