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健康保健可通過保持清潔干燥、選擇合適鞋襪、適度運動、定期檢查及科學護理等方式實現(xiàn)。足部作為人體重要承重器官,其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行走功能與全身骨骼力線平衡。
每日用溫水清洗腳部,重點清潔趾縫區(qū)域,水溫不超過40攝氏度為宜。清洗后需徹底擦干,尤其注意趾間水分殘留。真菌感染高發(fā)人群可使用含酮康唑成分的洗劑,但無須常規(guī)使用抗菌產(chǎn)品。避免長時間浸泡導致皮膚屏障受損。
選擇透氣性佳的棉質(zhì)或羊毛襪,每日更換清洗。鞋子前掌需保留1厘米活動空間,鞋跟高度不超過3厘米為宜。運動時穿著專業(yè)運動鞋,糖尿病患者應選擇無接縫設計的減壓鞋。新鞋適應期不超過2小時,逐步延長穿著時間。
每日進行踝泵運動、腳趾抓毛巾等足部鍛煉,每次持續(xù)5-10分鐘。快走、游泳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增強足弓肌力。運動前后需做足部拉伸,避免跟腱緊張。存在扁平足等結(jié)構(gòu)性異常者應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訓練。
每月自查足底皮膚有無皸裂、雞眼或異常增厚,觀察趾甲是否發(fā)生嵌甲或變色。糖尿病患者需每周檢查足部感覺功能,可用單絲測試觸覺靈敏度。發(fā)現(xiàn)傷口經(jīng)3天未愈或出現(xiàn)紅腫熱痛應及時就醫(yī)。
修剪趾甲應平直保留1毫米白邊,避免圓弧形修剪。足跟皸裂可薄涂含尿素軟膏,厚繭禁用刀片自行削除。冬季可使用電熱毯預熱被褥,但避免直接高溫烘烤足部。泡腳時間控制在15分鐘內(nèi),禁忌添加刺激性物質(zhì)。
建議將足部檢查納入常規(guī)體檢項目,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足弓壓力測試。長途行走后可用網(wǎng)球滾壓足底放松筋膜,睡眠時用枕頭墊高下肢促進靜脈回流。出現(xiàn)持續(xù)麻木、刺痛等神經(jīng)癥狀或反復發(fā)作的足癬應及時至足踝外科就診,避免自行使用偏方處理。日常注意控制血糖、血脂等基礎代謝指標,維持合理體重以減輕足部負荷。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343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714次瀏覽
0次瀏覽
4518次瀏覽
7712次瀏覽
4525次瀏覽
4310次瀏覽
443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