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2023-01-29 11:25 22人閱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一般能運動,但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和強度。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可進行低至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或嚴重心功能不全者應暫緩運動。
對于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規(guī)律運動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增強心肺功能。推薦選擇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持續(xù)20-40分鐘。運動時心率應控制在最大預測心率的50-70%,運動前后需充分熱身和放松。運動過程中如出現胸痛、氣促加重等不適需立即停止。這類患者運動前應經專業(yè)評估,建議在心臟康復團隊指導下制定個性化方案。
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作后4周內、未控制的心律失常、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等患者,應禁止劇烈運動。此類患者可能因運動誘發(fā)心肌缺血加重,甚至導致猝死。部分患者經血運重建治療后,需等待手術傷口愈合和心功能穩(wěn)定后再逐步恢復活動。存在嚴重冠狀動脈狹窄但未行血運重建者,運動可能誘發(fā)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運動前應進行運動負荷試驗評估心肌缺血閾值,運動中需配備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建議選擇空氣流通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避免寒冷刺激和飽餐后立即運動。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應特別注意監(jiān)測運動前后血壓和血糖變化。
三十幾歲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是否嚴重需結合病變程度判斷,若僅為早期斑塊形成且無并發(fā)癥,通常可通過干預控制;若已導致血管狹窄或引發(fā)心腦血管事件,則屬于嚴重情況。動脈粥樣硬化可能與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因素有關。
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可能僅表現為血脂異常或輕度血管內膜增厚,此時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如調整飲食、增加運動、戒煙限酒,并遵醫(yī)囑使用阿托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鈣片等降脂藥物,可延緩病情進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穩(wěn)定性心絞痛,需結合硝酸甘油片、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等藥物緩解癥狀,同時定期監(jiān)測血管狀態(tài)。
若動脈粥樣硬化已造成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或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等事件,則屬于高危情況。此類患者需立即進行血運重建治療,如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或搭橋手術,術后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藥物。年輕患者血管病變進展速度較快,遠期發(fā)生再狹窄的概率較高。
建議三十余歲確診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完善頸動脈超聲、冠脈CTA等檢查評估血管狀況,每日監(jiān)測血壓血糖,避免高鹽高脂飲食。合并肥胖或代謝綜合征者需制定減重計劃,每周保持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出現胸悶、肢體無力等預警癥狀時應即刻就醫(yī)。
高血壓可以通過科學持續(xù)用藥,做好日常保健調理的方法進行根除。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