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以血小板減少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常見癥狀為皮膚及臟器的出血性傾向以及血小板顯著減少,可分為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引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原因的應該是這個免疫因素,這種免疫因素跟感染有關系,現在是最常見,它的比例在臨床上也非常高。藥物影響,就是我們平常吃藥,有一些藥物也會對骨髓有影響,吃完藥以后造成的這個血小板的快速減少,影響了巨核細胞生成血小板的能力。
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癥狀有幾種
1、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目前醫(yī)學認為,成人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體內產生抗血小板自身抗體導致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破壞血小板過多,從而造成血小板減少,發(fā)病原因不明確。兒童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fā)病前通常有病毒感染史。2、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由血小板生成障礙或無效生成,巨核細胞生成減少,血小板破壞增加或消耗過多,血小板分布異常導致的各種原因導致的脾大,嚴重者會發(fā)生顱內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3、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由各種病因損傷微血管內皮細胞使內皮細胞抗血栓能力降低。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又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
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方法。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應個體化,無出血傾向者可予觀察并定期檢查。出血傾向嚴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避免外傷,避免服用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本病治療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癥狀,減少血小板的破壞,但不強調將血小板計數提高至正常,以確保患者不因出血發(fā)生危險,又不因過度治療而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
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主要針對原發(fā)病。出血嚴重時糖皮質激素可以改善癥狀,必要時輸注血小板懸液。對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應用糖皮質激素大多有效,部分患者可行血漿置換治療。藥物性血小板減少應立即停服藥物,出血可自行好轉。感染性血小板減少應積極抗感染治療,一般在感染控制后2~6周血小板可恢復正常,感染引起骨髓抑制者病程遷延較長。對脾功能亢進者,可行脾切除。海綿狀血管瘤可采取照射或手術切除治療。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則血漿置換為首選的主要治療方法。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272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645次瀏覽 2023-08-15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3383次瀏覽 2025-01-05
3280次瀏覽 2024-11-15
3258次瀏覽 2024-11-12
3336次瀏覽 2024-12-14
3281次瀏覽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