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怎么檢查

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可通過耳鏡檢查、聲導抗測試、純音測聽、顳骨CT、鼓膜穿刺等檢查確診。該疾病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免疫異常、解剖結構異常、過敏反應等因素引起。
耳鏡可直接觀察鼓膜狀態(tài),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常見鼓膜內陷、渾濁或液平面。檢查時需清潔外耳道,避免耵聹遮擋視野。若發(fā)現鼓膜穿孔需結合其他檢查排除化膿性中耳炎。部分患者可能伴隨耳鳴或耳悶脹感。
通過測量中耳壓力變化判斷咽鼓管功能,B型鼓室圖提示中耳積液,C型圖顯示負壓狀態(tài)。該檢查無創(chuàng)快捷,兒童患者需保持安靜配合。測試結果異常者可能伴有傳導性聽力下降,需結合純音測聽評估。
可量化聽力損失程度,典型表現為低頻區(qū)傳導性聾,骨導氣導差距大于15分貝。測試需在隔音室進行,患者需準確反饋聽到的聲音強度。長期患病可能導致混合性耳聾,需定期復查聽力曲線變化。
高分辨率CT能清晰顯示中耳腔積液、乳突氣房發(fā)育情況及聽骨鏈形態(tài)。適用于反復發(fā)作或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排除膽脂瘤等并發(fā)癥。掃描時需去除金屬飾品,嬰幼兒可能需要鎮(zhèn)靜劑輔助。
通過穿刺抽取中耳積液進行生化檢查和細菌培養(yǎng),確診率達90%以上。操作在無菌條件下進行,穿刺后需預防感染。積液呈淡黃色黏稠狀多為慢性滲出性中耳炎,血性液體需警惕腫瘤可能。
確診后應避免用力擤鼻、潛水等增加中耳壓力的行為,保持鼻腔通暢有助于咽鼓管功能恢復。急性發(fā)作期可遵醫(yī)囑使用桉檸蒎腸溶軟膠囊、歐龍馬滴劑等黏液促排劑,配合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改善鼻腔炎癥。日常注意預防感冒,過敏體質患者需遠離過敏原,建議每3-6個月復查聽力及鼓膜狀態(tài)。
神經性中耳炎的癥狀有哪些
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穿孔該怎么辦
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可以運動嗎
孕婦中耳炎怎么快速止疼
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的癥狀與治療方法
中耳炎后耳朵很癢怎么辦
六歲兒童中耳炎怎么治
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怎么治療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