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全稱為甲種胎兒蛋白球,所寫為AFP,最早在哺乳動物的胚胎中被發(fā)現(xiàn),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在肝癌患者的血清中也查到了這種蛋白質(zhì)。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蛋白質(zhì)由胚胎層的甘心包、卵黃囊細胞及胃腸道上皮細胞產(chǎn)生,但主要來自胚胎肝細胞,胎兒出生兩周后甲胎蛋白從血液中小時。因此,除了孕婦和新生兒,人體內(nèi)僅能用最敏感的反射免疫方法檢測到微量的甲胎蛋白。
正常人每1ml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ng,但肝細胞發(fā)生癌變時又恢復產(chǎn)生這種蛋白質(zhì)的功能。所以除了孕婦和新生兒,如果患者在血液中檢查到了甲胎蛋白明顯升高,尤其是甲胎蛋白超過400ng/ml的時候,應首先考慮患肝細胞性肝癌的可能。
當然,其他一些腫瘤,如少數(shù)胃腸道惡性腫瘤(尤其是胃癌)、胚胎源性腫瘤和肝內(nèi)膽管細胞性肝癌等也可以由甲胎蛋白的輕度或中度升高。肝炎和肝硬化活動期肝細胞損傷和再生的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一定量的甲胎蛋白,但多數(shù)小宇400ng/ml,而且隨著肝細胞的恢復,甲胎蛋白會恢復正常。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631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777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05-20
0次瀏覽 2025-05-20
3251次瀏覽 2025-01-30
3327次瀏覽 2025-01-12
3201次瀏覽 2025-02-21
3285次瀏覽 2024-12-30
3313次瀏覽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