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后腦勺有2粒滑來滑去

博禾醫(yī)生
1歲寶寶后腦勺出現(xiàn)可滑動的小顆粒通常由淋巴結腫大、皮下囊腫、脂肪瘤、毛囊炎或外傷血腫引起,需結合具體特征判斷性質。
嬰幼兒枕后區(qū)分布較多淺表淋巴結,感染時可能出現(xiàn)黃豆大小、可活動的無痛性腫大。常見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疾病,伴隨發(fā)熱或局部紅腫需就醫(yī)。生理性淋巴結一般直徑小于5毫米,質地柔軟。
皮脂腺囊腫因毛囊堵塞形成,觸診呈圓形光滑包塊,可能伴隨毛孔開口。繼發(fā)感染時會出現(xiàn)紅腫熱痛,需避免擠壓。直徑超過1厘米或反復發(fā)炎建議小兒外科就診。
由脂肪組織構成的良性腫物,質地柔軟且邊界清晰,生長緩慢。多發(fā)于皮下脂肪較厚部位,極少惡變。若短期內迅速增大或影響活動需超聲檢查。
汗液刺激或細菌感染導致毛囊周圍出現(xiàn)粟粒樣硬結,可能伴有膿頭。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反復發(fā)作需排除特應性皮炎等基礎疾病。
磕碰后形成的皮下血腫機化,觸診有彈性感,常伴有局部淤青。初期可冷敷處理,持續(xù)增大或影響進食睡眠需排除顱骨損傷。
日常需注意觀察包塊變化情況,記錄大小、硬度、活動度的改變。避免頻繁觸摸刺激,選擇圓領柔軟衣物減少摩擦。哺乳期母親應保持飲食清淡,減少高脂肪食物攝入。定期測量頭圍并關注寶寶精神狀態(tài),出現(xiàn)拒食、嗜睡或包塊固定粘連等情況需立即兒科就診。護理時可用溫水輕柔清潔皮膚,切勿自行熱敷或涂抹藥膏。
15個月寶寶喉嚨有痰呼呼響怎么辦
嬰兒吃奶嗷嗷喊叫怎么回事
如何讓寶寶有一口好牙 提醒你日常護理牙齒的六點
孩子吃完蛋黃就吐是怎么回事
2歲半寶寶晚上睡覺總是翻來覆去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臨床癥狀有哪些
新生兒臍帶有點流血怎么回事
小孩子嘴臭怎么回事,怎么辦
小孩子有時會喘氣喘一下怎么回事
寶寶溢奶厲害是為什么 寶寶溢奶的3原因分析
新生兒小便次數(shù)少是怎么回事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與支氣管肺炎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