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23人閱讀
鼻竇炎患者可通過調整睡姿、墊高枕頭、保持鼻腔濕潤、避免睡前刺激物、使用生理鹽水沖洗等方式緩解鼻涕倒流。鼻竇炎通常由感染、過敏、鼻中隔偏曲、鼻腔結構異常、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調整睡姿
側臥睡姿有助于減少鼻涕倒流。重力作用會使鼻腔分泌物向低位流動,側臥時分泌物更容易從鼻腔排出,避免堆積在鼻咽部。建議選擇癥狀較輕的一側側臥,避免壓迫患側加重鼻塞。長期仰臥可能增加分泌物倒流至咽喉的概率,引發(fā)咳嗽或喉嚨不適。
2、墊高枕頭
將枕頭墊高15-30度可借助重力促進鼻腔引流。頭部略高于胸部的角度能減少夜間分泌物倒流,同時改善鼻竇通氣。可使用記憶棉枕或疊加毛巾調節(jié)高度,但需避免過高導致頸椎不適。此方法對急性鼻竇炎發(fā)作期的夜間癥狀緩解尤為明顯。
3、保持鼻腔濕潤
睡前使用加濕器維持室內濕度在40%-60%,能防止鼻腔黏膜干燥結痂。干燥環(huán)境會刺激鼻竇黏膜分泌更多黏液,加重倒流現象。可在臥室放置水盆或濕毛巾輔助加濕,但需定期清潔避免霉菌滋生。過敏性鼻竇炎患者應選擇無菌生理鹽水噴霧濕潤鼻腔。
4、避免睡前刺激物
睡前3小時避免接觸香煙、香水等刺激性物質,減少黏膜充血。辛辣食物、酒精會擴張鼻部血管,增加分泌物量。晚餐宜選擇溫軟易消化食物,室溫飲品比冷飲更有利于黏膜保護。塵螨過敏者需定期更換床單,使用防螨寢具。
5、生理鹽水沖洗
睡前用40℃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可清除分泌物和過敏原。沖洗壓力應保持溫和,避免損傷鼻黏膜。兒童需選用專用鼻腔沖洗器,沖洗后輕擤殘余鹽水。慢性鼻竇炎患者可配合使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桉檸蒎腸溶軟膠囊、鼻淵通竅顆粒等藥物控制炎癥。
鼻竇炎患者日常應加強維生素C和鋅的攝入,適量食用生姜、大蒜等抗炎食物。保持規(guī)律作息有助于增強免疫力,冬季外出佩戴口罩可減少冷空氣刺激。癥狀持續(xù)超過兩周或出現黃綠色膿涕、頭痛發(fā)熱時,需及時進行鼻竇CT檢查。游泳時注意避免嗆水,擤鼻涕需單側交替進行防止繼發(fā)中耳炎。
鼻竇炎可通過中藥內服、針灸療法、穴位貼敷、中藥熏蒸、推拿按摩等中醫(yī)方法治療。鼻竇炎通常由外感風寒、肺脾氣虛、肝膽濕熱、氣滯血瘀、腎陽不足等原因引起。
1、中藥內服
蒼耳子散適用于風寒襲肺型鼻竇炎,表現為鼻塞流清涕,可配伍辛夷、白芷等藥材。藿膽丸對肝膽濕熱型鼻竇炎有效,癥狀為黃稠鼻涕伴口苦,常與黃芩、梔子同用。補中益氣湯適合肺脾氣虛患者,癥見反復鼻塞乏力,多加入黃芪、白術等補益藥物。
2、針灸療法
主穴選取迎香、印堂、合谷等穴位,配合風池、大椎等輔助穴位。實證采用瀉法針刺,虛證用補法或溫針灸。急性期每日治療1次,慢性期隔日治療,10次為1個療程。針灸可改善鼻腔通氣,減輕頭痛癥狀。
3、穴位貼敷
選用白芥子、細辛等藥物研末調糊,敷貼于大椎、肺俞等穴位。冬病夏治三伏貼對慢性鼻竇炎效果顯著,通過藥物經皮吸收刺激穴位。貼敷時間控制在2-4小時,皮膚敏感者需縮短時間,孕婦禁用刺激性藥物貼敷。
4、中藥熏蒸
使用蒼術、薄荷、川芎等藥材煎煮熏蒸鼻腔,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蒸汽溫度保持在40-45℃避免燙傷,熏蒸后注意保暖。該方法能稀釋鼻腔分泌物,促進鼻竇引流,改善黏膜纖毛功能。
5、推拿按摩
從印堂向兩側分推至太陽穴,點按迎香穴3-5分鐘。配合拿風池、揉合谷等手法,每日早晚各1次。推拿可疏通經絡氣血,緩解鼻塞頭痛,兒童患者可由家長協(xié)助進行。急性發(fā)作期手法宜輕,慢性期可適當加重力度。
中醫(yī)治療期間需避風寒,忌食生冷辛辣,保持鼻腔清潔。慢性鼻竇炎患者可長期用黃芪、黨參等代茶飲增強體質。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發(fā)熱膿涕時,應及時結合西醫(yī)抗感染治療。平時可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養(yǎng)生功法,通過調節(jié)全身氣血改善鼻部循環(huán)。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