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因性反應、急性應激障礙
相關問答 更多
急性應激反應疾病可通過臨床癥狀評估、心理量表篩查、病史采集及排除器質性疾病等方式診斷。診斷需結合突發(fā)應激事件暴露史、典型癥狀持續(xù)時間及社會功能受損程度綜合判斷。
典型表現(xiàn)為遭遇應激事件后迅速出現(xiàn)的情緒麻木、意識恍惚、重復體驗創(chuàng)傷場景,可能伴有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經紊亂癥狀,癥狀通常在事件后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內出現(xiàn)。
采用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檢查表等標準化工具,評估闖入性回憶、回避行為、認知負性改變等核心癥狀,總分超過臨界值具有提示意義。
重點詢問近期遭遇的交通事故、暴力侵害等重大應激事件,記錄癥狀出現(xiàn)與事件的時間關聯(lián)性,需排除既往精神障礙史及物質濫用情況。
通過體格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測等排除甲亢、癲癇等軀體疾病,必要時進行頭顱CT或MRI檢查鑒別腦器質性疾病。
確診后建議在精神科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帕羅西汀等抗抑郁藥物,同時保持規(guī)律作息并避免再次暴露于創(chuàng)傷環(huán)境。
健康資訊 更多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
0次瀏覽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