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在西醫(yī)常見于慢性結腸炎、慢性胃炎等疾病,其屬于中醫(yī)學“泄瀉”等范疇,常由于先天稟賦不足、飲食失節(jié)、外感濕邪等引起。臨床上根據(jù)病因的不同,其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日常如果出現(xiàn)消化不良的癥狀時,還需明確診斷病因,對癥治療。
消化不良的診斷要點:
1、常有飲食過飽或不慎史;起病較急,病程短。
2、脘腹脹滿疼痛,惡心厭食,噯腐或嘔吐餿酸食物,腹痛腸鳴,大便臭穢如敗卵,得吐瀉后脘腹脹痛減輕;或伴頭痛,惡寒發(fā)熱,舌苔厚濁等。
3、大便常規(guī)檢查可見不消化食物或脂肪滴。
類似疾病鑒別:
1、類霍亂:夏秋季多見,多有飲食不潔及同食者常同時發(fā)病史;以腹痛、嘔吐、腹瀉為主癥,噯腐吐餿,大便臭穢如敗卵等不明顯,多為水樣便;大便鏡檢見少量紅細胞、白細胞;細菌性食物中毒者,吐瀉物中可找到沙門氏菌、嗜鹽菌等。
2、痢疾:以痢下赤白膿血、腹痛、里急后重為特點;大便鏡檢可見紅細胞、白細胞、膿細胞及區(qū)噬細胞,大便培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痢疾桿菌。
0次瀏覽
374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179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4257次瀏覽
4224次瀏覽
4287次瀏覽
4141次瀏覽
425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