顴骨顴弓骨折可通過保守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顴骨顴弓骨折通常由外傷撞擊、運動損傷、交通事故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隨面部腫脹、疼痛、張口受限等癥狀。
適用于無移位或輕微移位的骨折。通過冰敷減輕腫脹,48小時后改為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用彈力繃帶固定面部,限制下頜活動。定期復查X線片監(jiān)測骨折愈合情況,通常需要4-6周恢復期。期間建議進食流質或軟食,避免咀嚼硬物。
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骨折初期可使用注射用七葉皂苷鈉減輕組織水腫。合并感染時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抗生素。用藥期間需觀察胃腸道反應,避免與其他抗凝藥物聯(lián)用。
針對輕度移位的骨折,可在局部麻醉下經口腔或皮膚切口進行手法復位。常用鉤狀器械從顴弓下方撬起骨折端,配合外部按壓使骨塊復位。術后需頜間固定2-3周,配合頭帽頦兜裝置維持復位效果。該方法創(chuàng)傷小但存在復位不徹底的風險。
適用于明顯移位的復雜性骨折。通過冠狀切口或瞼緣切口暴露骨折線,使用鈦板鈦釘進行堅固內固定。常見固定部位包括顴額縫、顴上頜縫和顴弓根部。術中需注意保護面神經分支,術后可能出現(xiàn)暫時性面部麻木,通常3-6個月恢復。
針對陳舊性骨折導致的顴部塌陷畸形,需截骨后重新塑形。采用頭皮冠狀切口聯(lián)合口腔前庭切口,充分暴露骨面后截斷錯位愈合的骨塊。使用三維重建鈦網或自體髂骨移植修復缺損,配合微型鈦板固定。術后需進行張口訓練預防關節(jié)強直。
骨折初期應保持頭部抬高體位,避免擤鼻涕或用力咳嗽。恢復期每日進行張口訓練,從5毫米開始逐漸增加幅度。飲食需保證充足鈣質和蛋白質攝入,如牛奶、魚肉、豆制品等。術后3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和面部碰撞,定期復查CT評估骨愈合情況。出現(xiàn)持續(xù)疼痛或視力改變需及時復診。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343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0次瀏覽 2025-07-29
843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07-29
4400次瀏覽
4330次瀏覽
4249次瀏覽
4304次瀏覽
428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