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腦損傷的部位、范圍、程度和性質(zhì)的不同,根據(jù)神經(jīng)病理學(xué)、患兒運動障礙特征、肢體功能的受限狀況、肌張力異常狀況,腦癱患兒按不同的年齡階段可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表現(xiàn),輕重程度也不同。
中華醫(yī)學(xué)會兒科學(xué)分會神經(jīng)學(xué)組2004年昆明全國小兒腦癱專題研討會,將腦癱臨床分型:①痙攣型:以錐體系受損為主;②不隨意運動型:以錐體外系受損為主,不隨意運動增多,表現(xiàn)為手足徐動、舞蹈樣動作、肌張力不足、震顫等;③共濟失調(diào)型:以小腦受損為主;④肌張力低下型:往往是其他類型的過渡形式;⑤混合型。
根據(jù)2006年第9屆全國小兒腦癱康復(fù)學(xué)術(shù)會議修訂的臨床分型,共有6型。①痙攣型:約占腦癱患兒的70%,因錐體束損傷所致,通常見于低出生體質(zhì)量兒和新生兒窒息。②不隨意運動型:過去稱為“手足徐動型”,約占腦癱患兒的20%,病變部位在大腦深部基底核、錐體外系,大多數(shù)患兒有新生兒,窒息、核黃疸病史。③強直型:也是錐體外系受損的緣故。④共濟失調(diào)型:病變主要累及小腦、腦干。⑤肌張力低下型:大腦皮層運動4區(qū)、錐體外系受損。⑥混合型:兩種或兩種以上形式同時存在。
實際上,在臨床實踐中,還有其他形式的腦癱存在。有些患兒的臨床特征很難歸之已經(jīng)制定的分型范疇內(nèi),因此,又有人把這類患兒歸之為“無法分型”。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62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638次瀏覽 2023-08-15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0次瀏覽 2025-05-07
3050次瀏覽 2024-12-20
3095次瀏覽 2025-01-13
3156次瀏覽 2024-11-20
3097次瀏覽 2024-11-18
3147次瀏覽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