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和山茱萸有什么區(qū)別

吳茱萸和山茱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中藥材,主要區(qū)別在于來源、功效和適應證。吳茱萸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實,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等作用;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以補益肝腎、收斂固脫為主要功效。
吳茱萸來源于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的果實,主產于長江以南地區(qū),采收時選取近成熟果實曬干。其果實呈球形或五角狀扁球形,表面密布油腺點,氣味濃烈辛香。山茱萸則采自山茱萸科植物的成熟果肉,主產陜西、河南等地,果實呈長橢圓形,去核后果肉皺縮呈不規(guī)則片狀,味酸澀微甘,無明顯刺激性氣味。
吳茱萸性熱味辛苦,歸肝、脾、胃經,辛散苦降力強,易耗氣動火。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專入肝、腎二經,酸收澀補為主,性質較平和。兩者雖均與肝臟相關,但吳茱萸偏于疏泄肝郁,山茱萸側重滋補肝陰,作用方向截然相反。
吳茱萸擅長治療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嘔吐吞酸等寒凝肝脈或肝胃不和證,經典方劑如吳茱萸湯。其揮發(fā)油成分能抑制胃腸蠕動,緩解痙攣性疼痛。山茱萸主要用于肝腎虧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滑泄、崩漏帶下,代表方有六味地黃丸。所含山茱萸苷可調節(jié)免疫功能,保護腎小管上皮細胞。
吳茱萸因性燥烈,陰虛火旺者禁用,孕婦慎用,常規(guī)用量3-9克,過量易致頭暈目眩。山茱萸禁忌相對較少,但濕熱內蘊、小便淋澀者不宜,常用劑量6-12克。兩者均需注意:吳茱萸不宜與防風同用,山茱萸忌與桔梗、防風配伍。
吳茱萸現代多用于慢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征的寒證患者,其提取物有抗?jié)冏饔?。山茱萸則廣泛應用于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研究表明其多糖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活性。臨床使用需辨證準確,誤用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使用中藥材前建議咨詢中醫(yī)師,根據體質和證型選擇合適藥物。日常儲存需置于陰涼干燥處,吳茱萸應密封防揮發(fā)油散失,山茱萸需防蟲蛀霉變。兩者均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出現口干、便秘等不良反應時應停藥就醫(yī)。
老年人別頻繁泡腳?醫(yī)生提醒:60歲后,泡腳掌握這4點才有效
紅糖、生姜是濕氣克星?提醒:真正能調理濕氣的是這3種方法
最難治的慢性病,這4種“榜上有名”,希望你一個也碰不到!
研究發(fā)現:每天揉腹的腸梗阻患者,用不了多久,身體會有3大改善
醫(yī)生分析450名皮炎患者,驚訝發(fā)現:患上皮炎的人,多有4個習慣
男子腹脹4個月拖成癌癥晚期,家人悔恨:我們還以為是老毛病犯了
習慣性流產是人工流產所致?別亂說!大多是這4個誘因在作怪
總是越睡越累?小心得了慢性疲勞綜合癥,做好這4點可以改善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