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咬傷后消腫止癢需立即清洗傷口、冷敷緩解癥狀,并視情況使用藥物或就醫(yī)。處理關鍵包括中和毒素、抗過敏治療和預防感染。
1. 緊急處理
蜱蟲毒液呈酸性,咬傷后立即用肥皂水或5%碳酸氫鈉溶液沖洗15分鐘,降低毒素活性。冰袋冷敷患處10分鐘/次,間隔2小時重復,可收縮血管減輕腫脹。抬高患肢減少局部血液循環(huán)速度。
2. 藥物干預
局部涂抹爐甘石洗劑或1%氫化可的松乳膏止癢,每日3次。口服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抗組胺,成人10mg/日。疼痛明顯可用對乙酰氨基酚,避免阿司匹林以防出血。出現(xiàn)水皰可外涂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3. 醫(yī)療警戒
嬰幼兒、過敏體質者或出現(xiàn)胸悶、喉頭水腫需急診處理。野外被大型蜈蚣(體長>15cm)咬傷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持續(xù)發(fā)熱或傷口化膿需抗生素治療,常用頭孢克肟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4. 輔助療法
新鮮馬齒莧搗爛外敷可解毒消腫,蒲公英煎水冷濕敷緩解灼熱感。恢復期避免搔抓,穿著寬松棉質衣物。保持環(huán)境干燥,使用除濕機控制濕度在50%以下減少蜈蚣滋生。
蜈蚣咬傷后72小時是觀察關鍵期,90%癥狀可在3日內消退。記錄咬傷時間、蜈蚣形態(tài)特征,出現(xiàn)全身癥狀立即送醫(yī)。定期檢查傷口周圍是否出現(xiàn)紅線擴散,警惕淋巴管炎。家中常備抗過敏藥物,雨季前進行室內殺蟲處理可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