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的一般檢查

博禾醫(yī)生
口腔的一般檢查主要包括視診、觸診、叩診、探診和嗅診等基本方法,用于評估牙齒、牙齦、舌、口腔黏膜等結構的健康狀況。檢查內容涵蓋齲齒、牙周病、口腔黏膜病變、牙齒排列異常等問題,是預防和早期發(fā)現(xiàn)口腔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過肉眼觀察口腔內各部位的形態(tài)、顏色和質地變化。檢查牙齒是否存在齲壞、缺損或著色,牙齦有無紅腫、出血或萎縮,口腔黏膜是否出現(xiàn)潰瘍、白斑或異常增生。舌體檢查需注意舌苔厚度、舌乳頭狀態(tài)及舌面裂紋。視診還能發(fā)現(xiàn)牙齒排列不齊、咬合關系異常等結構問題。
用手指或器械接觸口腔組織判斷其質地和敏感性。常用雙指觸診法檢查唾液腺導管開口,評估頜下腺和舌下腺功能。觸壓牙齦可檢測腫脹或壓痛,探查牙齒松動度能判斷牙周支持組織破壞程度。對于口腔腫塊,需觸診其大小、硬度、活動度及與周圍組織關系。
使用口鏡柄輕叩牙冠表面,通過聲音和疼痛反應判斷牙髓及根尖周狀況。清脆音提示牙周組織健康,濁音可能提示根尖炎癥。叩診陽性反應常見于根尖周炎、牙周膿腫或牙外傷,陰性結果不能完全排除牙髓壞死等深層病變。
采用牙周探針測量牙齦溝深度,正常值為1-3毫米,超過此范圍提示牙周袋形成。探診出血是牙齦炎癥的重要指標。尖銳探針可檢測齲齒的深度和范圍,探查窩溝點隙是否卡住探針。特殊探針還能檢查瘺管走向和唾液腺導管通暢性。
通過氣味判斷口腔健康狀況。典型的口臭可能源于牙周炎、齲齒或舌苔堆積。壞死性齦口炎會產生特征性腐敗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可有爛蘋果味。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肝衰竭、尿毒癥也會通過呼吸氣味反映出口腔外的病理變化。
定期口腔檢查建議每6-12個月進行一次,日常需保持早晚刷牙、使用牙線清潔牙縫的習慣。減少高糖飲食攝入,避免吸煙等刺激口腔黏膜的行為。發(fā)現(xiàn)牙齦出血、牙齒敏感或口腔潰瘍長期不愈時,應及時就醫(yī)復查。兒童、孕婦及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應加強口腔健康監(jiān)測。
舌頭根部有小疙瘩有異物感
牙脫位的影像學表現(xiàn)
口腔潰瘍表面有白色糊狀
四環(huán)素牙做牙齒貼面有用嗎
牙掉了牙床痛怎么辦
嵌入性牙脫位臨床表現(xiàn)
舌根一側疼并且感覺腫大
牙周刮治是洗牙嗎
滿口牙都疼是怎么回事
智齒只拔一側會不會臉不對稱
蛀牙長息肉怎么辦
小孩牙齦發(fā)炎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