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期間可選擇的輔食主要有米湯、蘋果泥、胡蘿卜泥、蒸熟的香蕉、無糖酸奶。這些食物易消化且能補充電解質,需避免高糖高脂及粗纖維食物。
大米熬煮后的米湯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補充能量且對腸道刺激小。腹瀉時米湯可作為過渡食物,建議濾去米渣后少量多次喂食,避免加重腸胃負擔。熬制時可添加少量鹽分以補充鈉離子流失。
蒸熟或煮軟的蘋果泥含果膠成分,能吸附腸道多余水分緩解腹瀉。制作時需去皮去核,高溫加熱破壞纖維結構更易消化。每日食用量控制在50克以內,避免果酸刺激胃腸黏膜。
胡蘿卜富含β-胡蘿卜素,蒸煮后搗成的泥狀物具有收斂作用。其含有的可溶性纖維能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建議與米湯混合喂食以降低滲透壓,每次喂食量不超過30毫升。
香蕉經蒸煮后淀粉轉化為抗性淀粉,能保護腸黏膜并減緩腸道蠕動。選擇成熟度高的香蕉去皮隔水蒸10分鐘,搗碎后每日喂食1/4根,鉀元素可預防腹瀉導致的電解質紊亂。
發(fā)酵乳制品中的益生菌有助于恢復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需選擇無添加糖的原味酸奶。冷藏酸奶需回溫至室溫后喂食,避免冷刺激引發(fā)腸痙攣,每日攝入量控制在100毫升以內。
腹瀉期間需暫停添加新輔食,所有食物應現做現吃避免污染。喂養(yǎng)時保持餐具清潔,采用小勺少量喂食觀察耐受情況。癥狀持續(xù)超過48小時或出現發(fā)熱、血便等表現需及時就醫(yī)。恢復期可逐步引入南瓜粥、土豆泥等低渣食物,補充水分的同時可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哺乳期母親需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食物通過乳汁影響嬰兒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