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按組織學類型可分為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和混合型肝癌。
(1)肝細胞癌:最常見,一般占原發(fā)性肝癌的90%左右。癌細胞保留部分肝細胞的特征,不形成肝小葉。癌細胞呈多角形,胞漿豐富,核大而核仁明顯,分化較好者可在胞漿中見到膽汁粒。汁粒。癌細胞常排列成巢狀或索狀,癌巢間有豐富血竇。可發(fā)生形態(tài)上的變異和脂肪變性等退行性變。1956年Edmondson-Steinei將肝細胞癌分化程度分為四級:Ⅰ級分化高,罕見Ⅱ、Ⅲ級分化中等,最常見;Ⅳ級分化低,少見。高分化肝癌與正常肝細胞或增生結節(jié)中肝細胞極相似,異型性逐步增加,常表現(xiàn)為胞漿減少,飲水比例增高。肝細胞癌多呈灰白色或黃色,因血供豐富質(zhì)地較軟,易發(fā)生破裂。
(2)膽管細胞癌:較少見,一般占原發(fā)性肝癌的5%左右。膽管細胞癌可發(fā)生于任一肝葉。病理上可分多結節(jié)型、浸潤型、彌漫型。切面呈灰白色,位于肝表面的可見臍凹。伴肝硬化的比例比肝細胞癌少。癌細胞呈立方形或柱狀,胞漿透明。癌細胞排列成類似膽管的腺腔狀,但腺腔內(nèi)無膽汁而分泌黏液。癌細胞內(nèi)不含膽色素,很少或根本不含糖原,癌細胞周圍含有較多的纖維組織,這均與肝細胞癌不同。因為膽管細胞癌有較廣泛的纖維化,故顏色灰白、質(zhì)地堅韌,表面可因纖維收縮而出現(xiàn)凹陷,一般不發(fā)生出血和破裂。
(3)混合型肝癌:少見。為肝細胞癌和膽管細胞癌的混雜類型,兩者混雜分布,界限不清。
(4)纖維板層型肝癌:纖維板層型肝癌是近年新認識的一種肝細胞癌的特殊組織學亞型,具有許多不同于普通肝細胞癌的特點,如多見于青年,腫瘤常為單個,生長較慢,很少伴肝硬化,亦少見HBV感染,AFP多陰性,手術切除率高,預后較好。中位生存期普通肝癌為6個月,而纖維板層型肝癌可達32-68個月;切除后中位生存期前者為22個月,后者達50個月。為此在評價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時宜審慎。纖維板層型肝癌的病理組織學診斷標準為:①癌細胞漿中存有強嗜酸性顆粒;②在癌細胞巢間有大量平行排列的板層狀纖維基質(zhì)。在西方國家中,纖維板層型肝癌在肝細胞癌中的比例較高,而肝癌高發(fā)的我國、日本、非洲南部則少見。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582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764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0次瀏覽 2025-05-05
2934次瀏覽 2024-12-06
3142次瀏覽 2025-01-07
3066次瀏覽 2025-01-30
3072次瀏覽 2024-12-31
3060次瀏覽 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