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牙痛可能由激素水平變化、齲齒、牙齦炎、智齒冠周炎、牙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口腔清潔、冷敷、藥物治療、根管治療、拔牙等方式緩解。建議孕婦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處理。
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升高會導致牙齦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表現(xiàn)為牙齦腫脹敏感。這種情況無須特殊治療,建議使用軟毛牙刷每日刷牙兩次,飯后用淡鹽水漱口。若出血嚴重可遵醫(yī)囑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輔助消炎。
孕吐反酸或飲食結構改變可能加速齲齒發(fā)展。齲洞暴露牙本質時遇冷熱刺激會產生銳痛。淺齲可通過玻璃離子水門汀暫時充填,深齲需在孕中期進行永久性樹脂填充。孕婦應減少高糖食物攝入,使用含氟牙膏預防齲齒惡化。
菌斑堆積引發(fā)的牙齦炎癥在孕期發(fā)生率較高,典型癥狀為牙齦紅腫、自發(fā)滲血。除加強口腔清潔外,可遵醫(yī)囑使用甲硝唑口頰片局部消炎,禁用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妊娠期牙齦瘤需產后手術切除。
阻生智齒周圍牙齦袋易藏匿食物殘渣,引發(fā)冠周組織化膿性炎癥。急性期可用頭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配合生理鹽水沖洗盲袋。孕晚期發(fā)作時可考慮切開引流,拔牙手術建議延至分娩后進行。
深齲或牙裂導致的牙髓感染會出現(xiàn)陣發(fā)性跳痛,夜間加重。孕中期可實施牙髓失活術,選用不含腎上腺素的利多卡因麻醉。急性化膿性牙髓炎需開髓減壓,必要時行根管治療,避免炎癥擴散影響胎兒。
孕期出現(xiàn)牙痛應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優(yōu)先選擇物理緩解方式如含冰水或咬茶包。日常使用牙線清理牙縫,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藍花等增強牙齦抵抗力。建議孕前完成口腔檢查,妊娠4-6個月是相對安全的牙科治療窗口期,復雜操作需由產科與口腔科醫(yī)生聯(lián)合評估風險。
0次瀏覽
638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92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4259次瀏覽
4350次瀏覽
4413次瀏覽
4282次瀏覽
419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