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膽囊炎未及時治療,可引起膽囊穿孔、膽道出血、膽囊腸管內瘺及膽管炎性狹窄、肝膿腫等,應引起重視。
一、膽囊穿孔
膽囊穿孔大多發(fā)生于膽囊頸部或底部,由于膽囊管阻塞、膽囊內壓力增加或結石壓迫引起,應及時手術治療。
二、膽道出血
慢性膽囊炎由感染或損傷原因,形成內瘺,血液流入十二指腸引起膽道出血。主要表現(xiàn)是便血、嘔血、黃疸、膽絞痛等。
三、膽囊腸管內瘺
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若伴膽囊穿孔,形成膽囊腸管內瘺,引起腹痛、高熱、寒戰(zhàn)等癥狀,應及時治療。
四、膽管炎性狹窄
膽囊結石可引起膽道反復感染,可壓迫到膽管,導致膽管內徑變細,影響膽汁排泄。由于膽管阻塞,導致細菌侵入肝臟,引起肝膿腫,出現(xiàn)肝區(qū)疼痛、厭食、惡心、乏力等癥狀。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179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187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0次瀏覽
4257次瀏覽
4224次瀏覽
4287次瀏覽
4141次瀏覽
425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