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需要與哪些疾病鑒別

博禾醫(yī)生
結直腸癌需與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克羅恩病、腸結核及缺血性腸病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病變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臨床表現為反復發(fā)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及腹痛。該病可通過結腸鏡檢查發(fā)現黏膜彌漫性充血水腫、糜爛及淺潰瘍形成,病理檢查可見隱窩膿腫及杯狀細胞減少。與結直腸癌的鑒別要點在于潰瘍性結腸炎病變呈連續(xù)性分布,而癌變多表現為局限性腫塊或潰瘍。
結腸息肉是突出于腸腔的良性病變,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類型。較大息肉可能出現便血、腹痛或腸梗阻癥狀,易與早期結直腸癌混淆。結腸鏡下息肉表面光滑、邊界清晰,病理檢查可明確性質。需警惕腺瘤性息肉具有惡變潛能,直徑超過2厘米的息肉癌變風險顯著增加。
克羅恩病屬于透壁性炎癥性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但好發(fā)于回腸末端和結腸。典型表現為腹痛、腹瀉、體重下降,常伴有肛周病變。內鏡下可見節(jié)段性分布的縱行潰瘍和鵝卵石樣改變,病理顯示非干酪樣肉芽腫。與結直腸癌的鑒別需關注病變的跳躍性特征及慢性病程。
腸結核多繼發(fā)于肺結核,病變常見于回盲部。臨床表現為低熱、盜汗、腹痛及腹部包塊,可伴有腹瀉與便秘交替。結腸鏡檢查可見環(huán)形潰瘍、假息肉形成,病理發(fā)現干酪樣壞死性肉芽腫可確診。與結直腸癌的鑒別需結合結核病史、PPD試驗及抗酸染色檢查結果。
缺血性腸病是因腸道血供不足導致的病變,多見于老年動脈硬化患者。急性期表現為突發(fā)腹痛、血便,慢性期可出現餐后腹痛及體重下降。內鏡下可見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出血,病變與正常黏膜分界清楚。與結直腸癌的鑒別關鍵在于缺血性病變多呈節(jié)段性分布,且癥狀與進食相關。
對于存在便血、排便習慣改變或腹痛等癥狀的患者,建議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并完善病理活檢。日常需保持膳食纖維攝入,限制紅肉及加工肉制品,規(guī)律進行有氧運動。具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或炎癥性腸病病史者應定期接受腸癌篩查,包括糞便隱血試驗和結腸鏡檢查。出現持續(xù)消瘦、貧血或腹部包塊等警示癥狀時需立即就醫(yī)。
子宮內膜癌術后飲食注意什么
垂體腫瘤是什么病 幾種常見垂體腫瘤分享給你
口腔癌切除術后缺損如何修復
神經纖維瘤患者術后如何護理
膀胱腫瘤吃什么調理比較好
大腸癌怎么治療 揭秘大腸癌的治療指南
EB病毒感染會引起淋巴結腫大嗎
神經纖維瘤病的MRI表現
宮頸癌疫苗二價四價九價的年齡限制
惡性黑色素瘤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有哪些
老人重度貧血是怎么回事 老人重度貧血的具體原因細說
垂體瘤手術6個多月還是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