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緩解痔瘡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保持適度運動、溫水坐浴、提肛鍛煉、使用藥物緩解、改變排便姿勢等方法改善。痔瘡通常由妊娠期子宮壓迫、激素變化、便秘等因素引起。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能有效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對痔瘡的刺激。建議每日食用燕麥、火龍果、芹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同時保證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血管充血。
每天進行30分鐘低強度活動如孕婦瑜伽、散步等,能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注意避免久坐久站,每隔1小時改變體位,減輕盆腔靜脈壓力。游泳是特別推薦的孕期運動,水的浮力可緩解肛門部位壓迫。
每日2-3次用38-40℃溫水浸泡肛門10-15分鐘,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腫脹疼痛。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無刺激性中藥如金銀花。坐浴后輕輕拍干,避免用力擦拭損傷脆弱血管。
每天進行3組凱格爾運動,每組收縮肛門肌肉15-20次,能增強盆底肌群張力,改善靜脈回流。鍛煉時保持正常呼吸,收縮維持5秒后緩慢放松。這個動作同時有助于分娩時的產(chǎn)力控制。
在醫(yī)生指導下可使用含利多卡因的外用乳膏緩解疼痛,或選擇含氫化可的松的栓劑減輕炎癥。禁用含麝香、冰片等活血成分的藥物。口服乳果糖等緩瀉劑可改善便秘,但需嚴格遵醫(yī)囑使用。
采用蹲姿排便時在腳下放置矮凳,保持膝蓋高于髖部的姿勢,能減少直腸彎曲度。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nèi),避免如廁時閱讀手機。有便意時立即如廁,不要刻意忍耐。
孕期痔瘡護理需特別注意,選擇純棉透氣內(nèi)褲并每日更換,排便后建議用溫水沖洗代替干紙擦拭。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若出現(xiàn)持續(xù)出血、劇烈疼痛或痔核脫出無法回納等情況,應及時到肛腸科就診。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良好心態(tài)也有助于癥狀緩解,產(chǎn)后隨著腹壓降低,多數(shù)痔瘡癥狀會自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