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疾病,治療時機對于患者的康復和預后至關重要。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不僅可以減緩疾病的進展,還可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本文將探討慢性乙肝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時機。
自然病程與抗病毒治療的時機
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通常可以分為四個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動期。這四個期的特點和抗病毒治療的需求有所不同:
免疫耐受期:
特點:患者年齡較輕,HBVDNA定量水平高,HbsAg高,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或GPT)持續(xù)正常。
治療:一般認為,處于免疫耐受期的患者不需要抗病毒治療,因為此時病毒對肝臟的損傷較小,且治療的效果差。然而,有研究認為早期治療可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率,但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循證醫(yī)學證據。
免疫清除期:
特點:HbsAg陽性、HbeAg陽性,HBVDNA定量水平較高,ALT持續(xù)或反復升高,肝臟組織學檢查有明顯炎癥或纖維化。
治療:這是抗病毒治療的好時期之一。患者體內免疫系統活躍,對病毒進行清除,配合抗病毒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免疫控制期:
特點:HbsAg陽性、HbeAg陰性、抗Hbc陽性,HBVDNA水平較低,ALT和肝臟組織學未見明顯異常。
治療:此期患者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療,但需要密切隨訪,以防病情再活動。
再活動期:
特點:HbsAg陽性、HbeAg持續(xù)陰性,抗Hbc多陽性,HBVDNA定量水平升高,ALT持續(xù)或反復升高,肝臟組織學檢查有明顯炎癥或纖維化。
治療:這是另一個抗病毒治療的好時期。再活動期表明病毒復制活躍,對肝臟造成損害,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抗病毒治療的好時機
根據國內外指南和臨床實踐,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的好時機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轉氨酶(ALT)升高:
當ALT持續(xù)或反復升高,超過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時,是抗病毒治療的好時機。轉氨酶水平越高,說明患者體內的免疫功能越活躍,抗病毒治療的效果越好。
肝組織學異常:
肝臟組織學檢查顯示明顯炎癥或纖維化時,無論ALT水平如何,都應考慮抗病毒治療。
年齡和DNA陽性:
年齡超過30歲,且HBVDNA陽性的患者,建議進行抗病毒治療,以預防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
家族史:
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即使ALT水平正常,也應考慮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的藥物選擇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干擾素(IFN)和核苷(酸)類似物(NAs)。
干擾素(IFN):
干擾素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直接抗病毒作用,適用于血清ALT持續(xù)或反復增高,HBsAg、HBeAg和HBVDNA陽性的患者。
長效干擾素(PEG-IFN)具有較長的半衰期,療、效優(yōu)于普通干擾素。
核苷(酸)類似物:
核苷或核苷酸類似物是一類高效的抗病毒藥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強、不良反應少、口服方便等優(yōu)點。
常用的核苷類似物包括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韋(ETV)、替比夫定(TdT);核苷酸類似物包括阿德福韋酯(ADV)、富馬酸替諾福韋(TDF)和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等。
治療時間和隨訪
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一般需要長期進行,具體治療時間和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療反應有關。大多數患者都需要長期用藥,并定期到醫(yī)院復查。
核苷或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用藥治療,且需要定期到醫(yī)院復查,只有實現表面抗原轉陰,才可以停藥。停藥之后容易復發(fā),因此建議盡可能延長治療時間。
干擾素治療:部分患者經過35年治療之后或聯合核苷類似物治療之后,表面抗原會轉陰,但仍需要繼續(xù)服藥36個月的時間進行鞏固治療。
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療需要選擇時機,以提高治療的效果和降低肝硬化、肝癌的風險。根據患者的年齡、ALT水平、肝組織學異常、HBVDNA陽性以及家族史等因素,綜合考慮抗病毒治療的時機和藥物選擇。同時,需要長期治療和密切隨訪,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