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信 主任醫(yī)師
2025-07-19 10:16 回答了該問題
乙狀結腸息肉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xiàn)便血、腹痛、排便習慣改變、腸梗阻、貧血等表現(xiàn)。乙狀結腸息肉可能與遺傳因素、長期炎癥刺激、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建議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便血是乙狀結腸息肉較常見的癥狀,血液多附著于糞便表面,呈鮮紅色或暗紅色。息肉表面糜爛或潰瘍可能導致出血,出血量通常較少但可能反復發(fā)生。長期少量出血可能被誤認為痔瘡出血,需通過腸鏡檢查鑒別。對于由炎癥性腸病引起的息肉,可遵醫(yī)囑使用美沙拉嗪腸溶片、柳氮磺吡啶腸溶片等控制炎癥。
腹痛多表現(xiàn)為左下腹隱痛或脹痛,可能與息肉較大導致腸管擴張或腸痙攣有關。進食后腹痛可能加重,排便后可能暫時緩解。若息肉引發(fā)腸套疊可能出現(xiàn)陣發(fā)性絞痛。腸鏡檢查可明確診斷,較大息肉需通過內(nèi)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
乙狀結腸息肉可能導致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里急后重感。息肉占據(jù)腸腔可能影響糞便通過,造成排便費力、排便不盡感。腺瘤性息肉可能分泌黏液,使糞便表面帶有黏液。建議記錄排便情況,配合醫(yī)生進行糞便潛血試驗篩查。
巨大息肉可能部分或完全阻塞腸腔,引起腹脹、停止排氣排便等腸梗阻癥狀。這種情況屬于急癥,需立即就醫(yī)處理。腹部CT或鋇劑灌腸檢查可評估梗阻程度,必要時需行內(nèi)鏡下息肉切除術或外科手術解除梗阻。
長期慢性失血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表現(xiàn)為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血液檢查顯示血紅蛋白和血清鐵水平下降。除切除息肉外,可遵醫(yī)囑補充琥珀酸亞鐵片、多糖鐵復合物膠囊等鐵劑,并增加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鐵的食物攝入。
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5-10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有家族史者應提前篩查。日常需保持膳食纖維攝入,限制紅肉及加工肉制品,避免久坐。若出現(xiàn)持續(xù)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超過2周應及時就診,息肉切除術后需按醫(yī)囑定期復查防止復發(fā)。
結腸息肉到底是怎么會患病的
1個問答
結腸息肉做手術多少錢
1個問答
結腸息肉apc術要多少錢?
1個問答
結腸息肉手術后應該吃什么中藥調(diào)理?
1個問答
乙狀結腸憩室炎的癥狀有哪些
1個問答
腸穿孔是結腸息肉的并發(fā)癥嗎
1個問答
乙狀結腸炎癥性改變嚴重嗎
1個問答
橫結腸和升結腸息肉應該怎么辦?
1個問答
結腸息肉切除后要注意些什么?
1個問答
結腸息肉術后飲食與護理
1個問答
幼兒急疹幾天出疹子
1個問答
抑郁癥康復時間長嗎
1個問答
甲亢的人心理有問題嗎
1個問答
頸椎病怎么能緩解
1個問答
胰島素與多囊卵巢的關系
1個問答
兒童開顱手術怎么做
1個問答
散光200度如何恢復嗎
1個問答
腎上腺瘤摘除術后血壓情況
1個問答
怎樣檢查不育不孕
1個問答
有濕疹打疫苗嚴重后果
1個問答
2025-07-14
2025-07-14
2025-07-13
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