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隱睪了解多少呢?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隱睪在臨床上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了上升趨勢。隱睪一般的發(fā)生于剛出生的嬰兒兩三個月大,家長可觀察一年左右,若睪丸還是不能正常下降就要及時就醫(yī),以免造成嚴重的后果。為了能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隱睪的危害有多大?
隱睪的危害
1.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
隱睪的主要病理變化是生殖細胞發(fā)育障礙,因此可導致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
Lipshultz(1976)報道一組在青春期前治療的單側隱睪病人,成年后約62%有生育能力,沒有手術治療者僅有40%~46%有生育能力,即使在青春期前治療,其精液密度(2.68?104/ml)低,表明隱睪可以影響健側睪丸的生育能力,Hecker對125例單側隱睪病人做兩側睪丸活組織檢查,健側睪丸僅40%有正常成熟精子,并提出有可能存在自身抗體,但尚未被證實,單側隱睪生育能力與手術年齡呈反比關系,即手術時年齡越大,術后生育能力越低,在1~2歲間手術者成年后生育率為87.5%,在3~4歲手術者為57%,如延遲到13歲以后則僅14%,此外,單側隱睪生育能力還受健側睪丸與附睪的發(fā)育與成熟程度的影響,如附睪與睪丸附著變異,將阻礙成熟的精子向外輸送而引起不育。
雙側隱睪患者生育能力顯著下降,如睪丸位置較高,由于病理損害嚴重,生殖細胞發(fā)育嚴重障礙可致不育,但若隱睪位置較低,經(jīng)適當治療后,可望殘留部分生育能力。
先天性腹股溝斜疝
隱睪者約65%伴有先天性腹股溝斜疝,這是腹膜腔與睪丸鞘膜腔之間的鞘突管未閉合,腸襻降入陰囊內的鞘突腔內所致,幾乎所有隱睪腹膜腔與鞘突間的鞘突管未閉合,當鞘狀管口狹小時則不形成疝,有些患兒在生后幾個月即發(fā)生較大疝,可壓迫精索血管,使隱睪進一步萎縮,有些則發(fā)生斜疝嵌頓和絞窄,這些均須盡早采取手術治療,一般情況下則待患兒稍大后與隱睪一并手術處理。
272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631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3141次瀏覽 2024-11-24
3336次瀏覽 2025-01-13
3386次瀏覽 2024-11-06
3223次瀏覽 2024-11-07
3115次瀏覽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