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有很多種,根據形成機理的不同分為血小板的生成減少、破壞增加、分布異常等。
1.生成減少: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是從骨髓造血干細胞分化而來的。骨髓損傷也是血小板生成減低的常見原因。放療、化療以及接觸某些毒性化合物均能導致骨髓巨核細胞的減少。病毒性肝炎和骨髓內腫瘤細胞的浸潤亦能破壞血小板生成。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包括多發(fā)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和骨髓纖維化,也常引起血小板生成缺陷。此外,先天性缺陷及葉酸、鐵等營養(yǎng)素的缺乏也會導致血小板生成減少
2.破壞增加:血小板的破壞增加是血小板減少癥中比較常見的原因。根據發(fā)病機制的不同又可分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兩種。非免疫性破壞主要由消耗增加引起,包括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溶血性尿毒綜合征、脈管炎以及人工瓣膜置換術引起的機械性損傷等。免疫機制引起的原因主要有自身抗體、同種抗體和藥物相關性抗體等原因。
3.分布異常:人體全身的血小板除分布在外周血中外,還有部分滯留在脾、肝等臟器內。如果某種原因引起血小板大量被截留在脾臟內,也可導致外周血小板計數下降,這種分布上的異常多因脾功能亢進伴脾腫大所導致。此外,體溫過低也可導致血小板暫留于內臟。
除上述原因外,還有其他因素,比如病情惡化。患者可根據醫(yī)生建議服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氨甲環(huán)酸注射液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600次瀏覽 2023-08-23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265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3230次瀏覽 2024-11-12
3246次瀏覽 2024-11-08
3303次瀏覽 2024-12-27
3155次瀏覽 2025-01-07
3132次瀏覽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