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瀉就是通過感染導(dǎo)致的腹瀉類型,這種類型的腹瀉是比較難治療的,出現(xiàn)了感染性腹瀉對于患者的身體傷害也是比較大的,可能會(huì)導(dǎo)致患者們出現(xiàn)嚴(yán)重的乏力以及腹瀉癥狀,嚴(yán)重的還會(huì)伴隨發(fā)燒,那么,感染性腹瀉的傳播途徑是什么呢?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水、食物、手和其他日常生活接觸,經(jīng)糞-口途徑傳播。但也有人報(bào)告,諾瓦克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
腹瀉病的病原體可分為細(xì)菌、病毒和寄生蟲三大類,前兩類是國內(nèi)最常見的致腹瀉病的病原體。
1、細(xì)菌:常見的為非01群霍亂弧菌、河弧菌、擬態(tài)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氣單胞菌屬、類志賀毗鄰單胞菌等。沙門氏菌屬中常見的有鼠傷寒、腸炎、豬霍亂、湯卜遜等沙門氏菌。病原性大腸埃希氏菌中主要是產(chǎn) 毒 性大腸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和致病性大腸桿菌。近年發(fā)現(xiàn)黏附性和出血性大腸桿菌與腹瀉病也有關(guān)。其他,如空腸彎曲菌、小腸結(jié)腸炎耶爾森氏菌、臘樣芽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chǎn)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等均可致腹瀉。
上述致腹瀉病的病原菌的致病力不同,有的產(chǎn)生腸毒素,如產(chǎn) 毒 性大腸桿菌、非O1群霍亂弧菌、擬態(tài)弧菌等:有些雖不產(chǎn)生腸毒 素,但有侵襲力,如侵襲性大腸桿菌;有的細(xì)菌,如耶氏菌、彎曲菌、沙門氏菌等既能產(chǎn)生腸毒素,又具有侵襲力。
致腹瀉病原菌在自然界中能存活較長時(shí)間,對常規(guī)物理消毒和化學(xué)消毒均敏感。
2、病毒:輪狀病毒是病毒 性腹瀉的主要病原。本病毒以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強(qiáng),56℃1小時(shí)、乙醚和pH值3 ̄10的環(huán)境均不能破壞其形態(tài),-20℃中可保存9年。有些蛋白酶可破壞其形態(tài),pH值3以下可滅活,其他能引起腹瀉病的還有諾瓦克病毒、成人輪狀病毒、小圓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杯狀病毒、星狀病毒等。
相信通過上面的具體分析介紹,大家對于感染性腹瀉的傳播途徑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希望人們可以按照正確的方法來進(jìn)行處理。
29次播放 2024-12-31
27346次瀏覽 2020-12-10
51578次瀏覽 2020-02-28
54696次播放 2019-12-30
50774次播放 2019-12-25
58181次播放 2019-06-06
53372次播放 2019-05-30
63182次瀏覽 2019-01-16
56871次瀏覽 2018-09-20
60163次瀏覽 2018-09-04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590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631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3357次瀏覽 2025-01-20
3279次瀏覽 2024-12-16
3224次瀏覽 2025-02-01
3237次瀏覽 2024-11-13
3180次瀏覽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