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人有緣得到一本書,經(jīng)書中講到“時有眾多比丘,身患痔病……于日夜中,極受憂惱……所謂風(fēng)痔熱痔血痔……”。從佛經(jīng)中能深刻感悟到佛陀對修行者身患痔病的慈悲關(guān)懷,同時也說明人類對痔瘡的認(rèn)識歷史較長 。其實很多中醫(yī)古籍亦有詳細(xì)闡述,說“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飽食泛指飲食不節(jié),可使肛門血管松弛擴(kuò)張而成痔。說“食肥膩,胡椒,辣椒……風(fēng)熱下沖,乃生五痔”。指出過食肥甘辛辣食品可以得痔。這些論述說明,不良的生活飲食習(xí)慣是導(dǎo)致痔瘡的重要原因。此外,長期便秘、腹瀉,過度疲勞,年老體弱,都會成為痔瘡的發(fā)病原因。
便血是痔瘡最常見的癥狀,很多人出現(xiàn)便血后認(rèn)為忍忍或用點藥就過去了,沒必要去“大動干戈”。其實便血同時也是不下十余種肛門及消化道疾病的信號,切莫疏忽大意,貽誤病情。我們可以根據(jù)便血的方式、多少、顏色及伴隨癥狀綜合分析做出自我判斷,以便對它們做出及時合理的處理。
腸道腫瘤中,直腸癌由于位置較低,其引起的便血與痔瘡出血最為相似。便血呈鮮紅色
,呈滴狀附于大便表面,但大多在血中或便中混有粘液和暗色血塊,并伴有惡臭,呈持續(xù)性,在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shù)增加,便條變細(xì),出現(xiàn)便秘或腹瀉交替出現(xiàn),根據(jù)這些可以初步與痔瘡加以區(qū)別。
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也就是說,胃和十二指腸出血的可能性居多。如果血色紅,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但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較大時,由于血液在消化道停留時間短,血色也可以是紅的,這一點需要注意。
痔瘡是便血最常見的原因,這種便血發(fā)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合,呈點滴而下,也有噴射而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可以自止,有些還呈現(xiàn)出一定周期性。一些患者在排便用力努掙時,有小腫塊由肛門內(nèi)向外突出,但無肛門疼痛。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若排便時鮮血呈噴射而出,基本能診斷為痔瘡。肛裂引起的便血在臨床也比較常見,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血,與痔瘡不同的是常在排便后有肛門劇烈疼痛。
直腸息肉,兒童便血多由這些疾病引起。息肉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一些患者在大便的表面帶溝槽,息肉生長到一定長度可隨大便脫出肛門外。
潰瘍性結(jié)腸炎、痢疾等疾病也可引起便血,此類大腸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并伴有下腹痛、發(fā)熱,便頻及里急后重等癥狀,成年人多見。
此外,一些比較少見的疾病,如腸傷寒、腸結(jié)核、腸套疊等,也會有便血的癥狀發(fā)生。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機(jī)制紊亂、膠原病、尿毒癥以及某些少見的傳染病如鼠疫、斑疹傷寒等,都會出現(xiàn)便血。但在這些疾病中,便血僅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它部位的出血現(xiàn)象,因此鑒別出來并不困難。
因此出現(xiàn)便血癥狀應(yīng)及時就診,早期檢查,最好在出血的時候即刻去醫(yī)院檢查,這樣可以使診斷更準(zhǔn)確,以便采用有針對性的治療。
雖然痔瘡發(fā)病率高,但若能針對病因進(jìn)行積極的預(yù)防,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①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鍛煉,增強(qiáng)全身體質(zhì),并保持樂觀的情緒。
②多食蔬菜、水果,大便時不要看書,不要久蹲不起或過分用力,晨起喝一杯涼開水有助于防止便秘。
③避免過度疲勞,糾正不良姿勢,勞逸結(jié)合。避免負(fù)重久行,長途奔波,避免久蹲、久坐、久站,若因職業(yè)需要,也應(yīng)不斷變換姿勢。
④避免大量飲酒、過食辛辣等,勤用溫水坐浴,勤換內(nèi)褲。
⑤作肛門保健操和自我按摩,便后操是在便后先清洗肛門,然后用右手食指尖壓在肛門緣處,輕輕推肛門向上,同時收縮肛門,然后放松,如此重復(fù)30次。睡前操是在睡前,兩膝跪在床上,兩肘著床,頭低垂,腰部下彎,臀部稍高,挺身收腹深吸氣,同時有力地收縮肛門,然后放松,如此重復(fù)30次。能有效的疏散局部充血,對年老體弱、久病者適用。也可每日做半小時提肛運動或直接用食指按揉肛門。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7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631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0次瀏覽 2025-05-18
3192次瀏覽 2024-12-27
3304次瀏覽 2024-11-07
3254次瀏覽 2024-10-31
3273次瀏覽 2024-12-17
3239次瀏覽 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