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核磁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成像原理、適用疾病、檢查時長、禁忌證等方面。CT適合檢查骨骼、肺部等組織,核磁更適合檢查軟組織、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
CT利用X射線穿透人體組織后的衰減差異成像,通過計算機重建橫斷面圖像。核磁共振成像基于氫原子在磁場中的共振信號,通過射頻脈沖激發(fā)后采集信號重建圖像。CT對密度差異大的組織分辨力高,核磁對軟組織對比度更敏感。
CT常用于檢查骨折、肺部病變、急腹癥等,對鈣化灶和出血顯示清晰。核磁在腦卒中、脊髓病變、關節(jié)軟骨損傷等診斷中更具優(yōu)勢,能清晰顯示神經(jīng)纖維束走行。CT在急診中應用更廣泛,核磁在慢性病和功能評估中價值更大。
CT檢查速度快,普通部位掃描僅需數(shù)秒,增強掃描約10分鐘。核磁單部位檢查需15-30分鐘,多部位或特殊序列可能超過1小時。CT適合急診和不能長時間保持體位的患者,核磁需要患者更好配合。
CT檢查存在電離輻射,孕婦需謹慎選擇。核磁禁用于體內(nèi)有金屬植入物、心臟起搏器患者,幽閉恐懼癥者可能難以耐受。CT檢查需注意碘對比劑過敏風險,核磁需移除所有金屬物品。
CT圖像空間分辨率高,能清晰顯示骨皮質(zhì)和微小鈣化。核磁可多參數(shù)、多平面成像,對水腫、炎癥等病理改變更敏感。CT圖像受金屬偽影影響小,核磁對運動偽影更敏感。
選擇CT或核磁檢查應根據(jù)具體病情和醫(yī)生建議決定。檢查前需告知醫(yī)生病史、過敏史和體內(nèi)植入物情況。檢查后多飲水有助于對比劑排泄,保持良好作息習慣。若檢查后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處理延誤病情。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59次瀏覽 2025-07-15
374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7-27
0次瀏覽 2025-07-27
4383次瀏覽 2024-12-21
4507次瀏覽 2024-12-05
4234次瀏覽 2025-02-15
4280次瀏覽 2024-12-29
4167次瀏覽 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