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理論"魚生火 肉生痰 ",它是說,魚的濕氣很重,濕氣會助火氣,因此,如果你上火了就少吃一些魚, 如果你經(jīng)常上火的話,那可能是脾濕和腎虛造成的虛火,不要急于降火,你越吃降火的食物或藥物身體就越虛,火氣就越大,要好好的調(diào)理一下身體才行,只要身體內(nèi)陽陽平衡了,人的身體就不會那么容易上火了。
因為魚和肉營養(yǎng)價值雖好,但不能食用過量,否則就會傷害身體。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內(nèi)熱偏盛及陰虛火旺體質(zhì)者要少吃溫性的魚類。魚肉如帶魚、鰱魚、鱔魚等都屬于溫性食物,吃多了容易導(dǎo)致內(nèi)火蓄積,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魚生火”。而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的角度來看,魚屬于高蛋白質(zhì)的食物,如果吃得過多,又缺乏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因此,會使體內(nèi)膠原蛋白的合成出現(xiàn)問題,造成牙齦、黏膜出血等上火癥狀。
常見魚類的藥用性能和食療作用,供選擇食用時參考。
1、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chǎn)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癥。
2、帶魚:可補(bǔ)五臟、祛風(fēng)、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干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濕與彈性。
3、青魚:有補(bǔ)氣養(yǎng)胃、化濕利水、祛風(fēng)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濕痹、瘧疾、頭痛等癥。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人人都知道魚是一種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聰明,成人吃了有益心臟。但是魚應(yīng)該怎樣吃才是最正確的方式呢?魚是很有營養(yǎng)的食物,而且也具有很多的食療功效,如保護(hù)心臟健康,降低血糖,預(yù)防骨質(zhì)疏松等,但是專家提醒,魚雖好,但是并非人人都適合。
78000次播放 2021-08-26
63627次播放 2021-05-10
85728次播放 2021-05-10
79314次播放 2021-05-10
64513次播放 2019-11-22
60888次瀏覽 2018-05-21
64356次瀏覽 2018-05-17
52617次瀏覽 2018-03-30
50060次瀏覽 2018-03-29
56719次瀏覽 2018-03-29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590次瀏覽 2024-01-05
645次瀏覽 2023-08-15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0次瀏覽 2025-05-16
3175次瀏覽 2025-02-01
3206次瀏覽 2024-11-23
3182次瀏覽 2025-02-04
3230次瀏覽 2025-01-13
3215次瀏覽 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