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瘡癥狀常見表現(xiàn)為皮膚劇烈瘙癢、紅色丘疹、疥螨隧道等。疥瘡是由疥螨寄生皮膚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主要有夜間瘙癢加重、指縫腕部皮疹、結節(jié)性皮損、繼發(fā)感染、過敏反應等表現(xiàn)。
疥螨活動多在夜間,患者常出現(xiàn)夜間難以忍受的瘙癢感。瘙癢與疥螨在皮膚角質層內掘隧道的機械刺激及其排泄物致敏有關。搔抓可能導致皮膚抓痕或血痂,兒童或免疫力低下者癥狀更顯著。
疥螨好發(fā)于皮膚薄嫩處,如指縫、手腕屈側、肘窩等部位可見針頭大小紅色丘疹或水皰。典型皮損呈散在分布,可能觀察到灰白色或淺黑色蜿蜒線狀隧道,末端可見疥螨形成的丘疹或水皰。
部分患者在陰囊、陰莖、腋窩等部位出現(xiàn)紅褐色硬結,稱為疥瘡結節(jié)。結節(jié)直徑可達數毫米至厘米,伴劇烈瘙癢,可能持續(xù)數周至數月。這種皮損是機體對疥螨抗原的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所致。
因劇烈搔抓可能導致皮膚破損,繼發(fā)細菌感染表現(xiàn)為膿皰、糜爛或結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是常見病原體,嚴重時可引起蜂窩織炎或淋巴結炎。嬰幼兒可能并發(fā)挪威疥,表現(xiàn)為厚痂和大量鱗屑。
疥螨分泌物和排泄物可誘發(fā)全身過敏反應,表現(xiàn)為軀干四肢散在風團樣丘疹或濕疹樣改變。過敏反應可能先于典型疥瘡癥狀出現(xiàn),易被誤診為其他皮膚病。停止接觸疥螨后過敏癥狀仍可持續(xù)數周。
疥瘡患者需將貼身衣物、床單用60℃以上熱水燙洗,無法高溫處理的物品密封放置兩周以上。家庭成員應同時接受治療,避免交叉感染。治療期間避免搔抓,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遵醫(yī)囑使用硫磺軟膏、苯甲酸芐酯搽劑等藥物。治療后1-2周需復查確認疥螨是否徹底清除。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343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7-31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0次瀏覽 2025-07-31
4376次瀏覽
4306次瀏覽
4304次瀏覽
4429次瀏覽
424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