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應用日光、人工光源的可見光線和不可見光線防治疾病的方法統(tǒng)稱光療法。用光療法輔助治療面肌痙攣,可以減輕面肌痙攣合并的神經(jīng)痛,預防面癱等神經(jīng)性后遺癥。以下是比較常用的幾種光療法:
紅外線療法
紅外線是波長介乎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波長在770納米至1毫米之間,是波長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紅外線的治療作用基礎是溫熱效應,具有改善血循環(huán),促進吸收,緩解痙攣,減輕炎癥等作用。可以緩解面肌痙攣患者的面部抽搐癥狀。
可見光療法
可見光波長范圍為760~400nm,在此波段范圍內,不同波段產生不同的顏色。其中,紫光和藍光照射可降低神經(jīng)的興奮性,紅光可使精神振奮。應用可見光療法,可以幫助面肌痙攣患者改善心情,降低面肌痙攣的發(fā)作頻率。
紫外線療法
紫外線具有殺菌消炎、止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所以對由感染、血管異常和腫瘤等引起的面癱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激光療法
激光的生物學效應有熱效應、壓力效應、光化學效應、電磁效應等。由于其極強的穿透性和高度的定向性,可用來阻斷異常的神經(jīng)傳導,來減輕面肌痙攣的發(fā)作。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582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617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0次瀏覽 2025-05-08
3050次瀏覽 2025-01-16
3321次瀏覽 2024-12-15
3074次瀏覽 2025-01-01
3327次瀏覽 2025-01-18
3086次瀏覽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