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腎主骨,其華在發(fā)”“發(fā)為血之余”,人能長白發(fā),除了跟年齡、遺傳有關,如果長時間處于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壓抑等狀態(tài)中,就容易導致肝腎功能失調,氣血虧虛,腎精不足,毛發(fā)失去濡養(yǎng),故而頭發(fā)逐漸變得花白。
當機體出現臟器功能不佳時,刺激相關的經絡,有利于強化經絡的功效。因此經常刺激與肝腎兩經有關的穴位,有助于調節(jié)肝腎功能,從而改善精血虧虛的狀況,從而達到滋陰烏發(fā)的效果。
1、風池穴
風池穴在頸項部,枕骨之下,取穴時,用雙手掌心緊緊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呈抱頭姿勢,拇指往上推,在頸部與發(fā)際的交界處各有一個凹陷,這個位置就是風池穴。經常刺激風池穴有利于促進頸部到頭部的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治療白發(fā)。另外,風池穴還位于足少陽膽經上,而膽經與肝經相表里,肝和膽互濟,因此刺激此穴還有助于增強肝臟的功能。
2、浮白穴
浮白穴在頭頂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浮白穴也是足少陽膽經上的穴位之一,并且是治白發(fā)的常用穴位。經常刺激浮白穴有助于疏通頭部經絡、疏肝利膽、散風通經、清熱祛濕、填精補腎。
3、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部,內踝后方,內踝與眼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穴位之一,是腎經的源頭,屬足少陰原穴,是“回陽九穴”之一。刺激太溪穴可以激發(fā)、調動身體的原動力,有利于滋陰補腎,修復先天之本。
4、涌泉穴
涌泉穴在腳底中央處,是足少陰腎經上的穴位,取穴時,將腳趾用力向內蜷曲時產生凹陷,然后用手指按壓,感到疼痛之處即是?!饵S帝內經》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币馑际?,腎經之氣像源泉之水,源于足底,涌出澆灌身體各處。可見,刺激涌泉穴,有利于對腎及全身起到整體性調節(jié)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壓揉這些穴位之前,可以先用手指按摩頭部。按摩的時候,用食指和中指在頭皮上一邊畫小圓圈,一邊揉搓頭皮??梢韵葟念~頭經過頭頂再到后枕部,然后再從額部經兩側太陽穴,再到枕部。速度以每分鐘30~40次為適宜。然后再用手抓住頭發(fā)往上提,停留約5秒鐘,再慢慢放松,然后再重復向上提,如此反復按摩10分鐘,再依次壓揉上述穴位。在壓揉上述穴位時,先將拇指、食指或者中指指腹放到相應的穴位上,然后用力垂直按壓20秒鐘,指力慢慢放松,重復按揉穴位,如此反復壓揉15分鐘左右,或者壓揉到相應的穴位處疼痛減輕為止。可于每天早晨起床后以及每晚睡覺前各進行1次,長期堅持,就會看到效果。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116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7-30
179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0次瀏覽 2025-07-30
4518次瀏覽
4297次瀏覽
4351次瀏覽
4214次瀏覽
433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