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的正常生理現象

產褥期是指產婦分娩后6-8周內身體恢復的生理階段,常見的正常生理現象主要有惡露排出、子宮復舊、泌乳啟動、會陰疼痛、多汗等。
產后子宮內膜脫落形成的分泌物稱為惡露,初期為鮮紅色血性惡露,含大量紅細胞和壞死蛻膜組織,持續(xù)3-4天后轉為漿液性惡露,顏色淡紅,約持續(xù)10天,最后變?yōu)榘咨珢郝?,含大量白細胞和表皮細胞。整個惡露排出過程通常持續(xù)4-6周,若超過6周未凈或出現異味需就醫(yī)。
分娩后子宮通過收縮逐漸恢復至孕前狀態(tài),產后第一天宮底平臍,之后每天下降1-2厘米,10-14天降入盆腔。收縮時可能伴隨陣發(fā)性下腹痛,哺乳時疼痛可能加重,這是正常的宮縮痛。完全復舊需6-8周,復舊不良可能表現為持續(xù)出血或子宮壓痛。
產后2-3天出現乳房脹痛、變硬,是泌乳II期啟動的表現。初乳呈淡黃色,富含免疫球蛋白和營養(yǎng)素。乳汁分泌受催乳素調控,頻繁哺乳可刺激泌乳。部分產婦可能出現暫時性乳頭痛或皸裂,需注意正確銜乳姿勢。
自然分娩后會陰部可能出現腫脹和疼痛,尤其是存在會陰撕裂或側切傷口時。疼痛通常3-5天緩解,傷口7-10天愈合。保持會陰清潔干燥,采用健側臥位可減輕壓迫。若出現劇烈疼痛、傷口滲液或發(fā)熱,提示感染可能。
產后1周內大量排汗是排出妊娠期潴留水分的生理現象,以夜間為著。這是體內雌激素水平驟降導致的血管舒縮反應,無須特殊處理。建議穿著棉質透氣衣物,避免捂熱,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2500毫升。
產褥期需保持均衡飲食,適量增加優(yōu)質蛋白和鐵質攝入,如瘦肉、動物肝臟等;注意會陰清潔,每日用溫水清洗2次;保證充足休息,避免提重物;堅持母乳喂養(yǎng)并按需哺乳;保持心情愉悅,出現持續(xù)發(fā)熱、劇烈腹痛、大量出血等異常情況及時就醫(yī)。產后6周應進行常規(guī)婦科檢查評估恢復情況。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什么叫做生理潔癖
乳腺病理性和生理性區(qū)別
產褥期定義是指什么
雌激素的生理功能正確的是
生理性煙癮和心里性煙癮
生理期一直不來但也沒懷孕
生理性貧血出現在小兒出生后多久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