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子宮內膜組織(正常應位于子宮腔內)侵入子宮肌層,導致肌層增厚、子宮增大。
特點:
病變呈彌漫性,邊界不清,整個子宮肌層可能受影響。
子宮均勻性增大,質地變硬,常被稱為“球形子宮”。
好發(fā)于30~50歲女性,尤其是生育后或多次流產的女性。
定義: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肌層內形成局限性結節(jié),類似肌瘤,但并非真正的肌瘤。
特點:
病變呈局灶性,邊界相對清晰(但仍不如肌瘤明確)。
超聲或MRI檢查可能誤判為“子宮肌瘤”,需結合病理確診。
可單發(fā)或多發(fā),通常伴隨腺肌癥存在。
結論:
腺肌癥通常疼痛更嚴重,因為病變范圍廣,整個子宮肌層充血、收縮,導致更劇烈的痛經和慢性盆腔痛。
腺肌瘤的疼痛較局限,但如果結節(jié)較大或位置特殊(如靠近神經),也可能引起明顯不適。
共同癥狀:
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月經來潮時疼)。
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可能導致貧血、疲勞。
不同點:
腺肌癥更易引起子宮整體增大,可能導致壓迫癥狀(如尿頻)。
腺肌瘤可能被誤診為肌瘤,需通過MRI或病理鑒別。
腺肌癥:子宮肌層增厚,回聲不均,呈“蜂窩狀”或“柵欄樣”改變,邊界模糊。
腺肌瘤:肌層內局灶性高回聲結節(jié),邊界相對清楚,但無包膜(與肌瘤不同)。
能更清晰區(qū)分腺肌癥(彌漫性)和腺肌瘤(局灶性),并評估病變范圍。
手術切除后病理檢查可確診。
止痛藥:布洛芬、萘普生(緩解痛經)。
激素治療:
口服避孕藥(調節(jié)月經,減少出血)。
孕激素(如地諾孕素)或GnRH激動劑(暫時閉經,縮小病灶)。
腺肌瘤:若局限,可手術剔除(保留子宮)。
腺肌癥:若藥物無效且癥狀嚴重,可能需子宮切除。
曼月樂環(huán)(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減少月經量,緩解疼痛。
保宮挖病灶手術:保留子宮,保留部分患者生育能力。去除病灶。
結論:
腺肌癥通常更疼,因其影響整個子宮,疼痛范圍廣、程度重。
腺肌瘤疼痛較局限,但若結節(jié)較大,也可能非常不適。
治療需個體化,結合年齡、生育需求及癥狀嚴重程度選擇方案。
若有疑似癥狀(如嚴重痛經、月經異常),建議盡早就醫(yī),通過超聲或MRI明確診斷,避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