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接觸性出血可能與宮頸炎、宮頸息肉、宮頸上皮內瘤變、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等因素有關。子宮接觸性出血通常表現為性交后、婦科檢查后或陰道用藥后出現的少量陰道流血,可能伴有分泌物異常或下腹隱痛等癥狀。
1、宮頸炎
宮頸炎是子宮接觸性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多由細菌、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引起?;颊叱佑|性出血外,常伴隨黃色膿性分泌物、外陰瘙癢等癥狀。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藥物,如阿奇霉素片、鹽酸多西環(huán)素片等抗生素,或保婦康栓等局部用藥。日常需注意會陰清潔,避免不潔性行為。
2、宮頸息肉
宮頸息肉為宮頸管黏膜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物,質地脆弱易出血。息肉較小時可能無癥狀,增大后易在接觸時出血,可能伴有月經量增多。確診后可通過宮頸息肉摘除術治療,術后需送病理檢查排除惡變。術后1-2周內應避免性生活和盆浴。
3、宮頸上皮內瘤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屬于癌前病變,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密切相關。早期可能僅表現為接觸性出血,后期可能出現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根據病變程度可選擇宮頸錐切術或環(huán)形電切術,術后需定期復查HPV和TCT。接種HPV疫苗有助于預防疾病發(fā)生。
4、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可突出至宮頸管,在接觸時引發(fā)出血?;颊呖赡芡瑫r存在月經周期縮短、經期延長等癥狀。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是主要治療手段,術后可短期使用地屈孕酮片調節(jié)內膜。肥胖、高血壓患者更易復發(fā),需控制基礎疾病。
5、子宮肌瘤
黏膜下子宮肌瘤若接近宮頸內口,可能在接觸時發(fā)生機械性損傷出血。患者多伴有經量增多、貧血等癥狀。根據肌瘤大小可選擇米非司酮片等藥物抑制生長,或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絕經后肌瘤可能自然萎縮,需定期超聲監(jiān)測。
出現子宮接觸性出血應避免自行用藥,建議及時進行婦科檢查、HPV檢測及超聲檢查明確病因。日常需注意性生活衛(wèi)生,選擇棉質內褲并每日更換,避免頻繁陰道沖洗。3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進行宮頸癌篩查,接種HPV疫苗可顯著降低相關疾病風險。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