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腎炎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病變范圍、臨床表現及腎臟受累程度。過敏性紫癜是一種以小血管炎為主的全身性疾病,而紫癜性腎炎是其累及腎臟的特定類型。
1、病因差異
過敏性紫癜多由感染、食物或藥物過敏觸發(fā),免疫復合物沉積導致皮膚、關節(jié)、胃腸等全身小血管炎癥。紫癜性腎炎在此基礎上,免疫復合物進一步沉積于腎小球毛細血管,引發(fā)腎臟免疫性損傷,通常出現在過敏性紫癜發(fā)病后1-4周。
2、癥狀表現
過敏性紫癜典型表現為四肢對稱性紫紅色皮疹、關節(jié)腫痛和腹痛,腎臟受累時可出現血尿或蛋白尿。紫癜性腎炎則以腎臟損害為主,表現為持續(xù)性血尿、大量蛋白尿,嚴重者出現高血壓或腎功能減退,皮膚紫癜可能已消退。
3、病理特征
過敏性紫癜皮膚活檢可見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紫癜性腎炎腎活檢顯示IgA為主的免疫復合物沉積,病理分型從輕微病變到新月體腎炎不等,腎小球系膜增生是其典型表現。
4、檢查指標
兩者均可出現血IgA升高,但紫癜性腎炎尿檢可見紅細胞管型,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0.5克,嚴重者血肌酐升高。過敏性紫癜無腎臟受累時這些指標通常正常。
5、治療重點
過敏性紫癜以抗組胺藥、維生素C及對癥治療為主。紫癜性腎炎需根據病理分級干預,可能需用糖皮質激素如醋酸潑尼松片、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磷酰胺片,嚴重者需聯合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如馬來酸依那普利片保護腎功能。
患者出現紫癜伴血尿或水腫時應及時腎內科就診,監(jiān)測血壓和尿蛋白變化。急性期需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高蛋白飲食,注意記錄每日尿量及尿液性狀。恢復期定期復查尿常規(guī)和腎功能,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可降低復發(fā)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