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是可以治好的。褥瘡,也稱為壓瘡,是由于長期臥床或長時間局部壓迫導致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損傷。繼而出現紅斑、破損、潰爛甚至壞死的現象,好發(fā)于骶尾部、髖部、背部、足跟部等肉少骨突部位。褥瘡的治療可能性與褥瘡的嚴重程度、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是否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等因素密切相關,在早期發(fā)現并及時處理有助于預防并發(fā)癥并提高治愈率。
在發(fā)現患者出現褥瘡時,家屬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給予外用藥物進行治療,如臨床常用藥復方黃柏液涂劑等,該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祛腐的作用,能夠減輕患處紅腫,幫助抗菌抑菌,加快創(chuàng)口愈合及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在治療褥瘡1期、2期患者時,可用涂劑濕敷患處,治療3期以上,有嚴重潰爛情況的患者時,應先去醫(yī)院診治,再用藥液沖洗,可對治療褥瘡起到較好的效果。
在用藥同時,家屬應注意保持患者床鋪干燥、清潔,建議定期更換床單、衣物,可減少對患處造成摩擦和刺激,同時定期協(xié)助老人翻身,避免長時間同一部位受壓,加重病情。在飲食上,應注意營養(yǎng)均衡,可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有助于促進皮膚的修復和再生,從而達到治愈褥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