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電切術的危害有哪些
子宮內膜電切術可能引發(fā)術中出血、子宮穿孔、術后感染、宮腔粘連、子宮內膜損傷等危害。該手術主要用于治療異常子宮出血,需嚴格評估適應癥。
1、術中出血
手術過程中可能損傷子宮血管導致出血,嚴重時需輸血或二次手術止血。出血量與子宮位置、血管分布及操作技術有關。術后需密切監(jiān)測血壓和陰道流血情況,異常出血需及時使用止血藥物如氨甲環(huán)酸注射液或酚磺乙胺片干預。
2、子宮穿孔
電切操作可能穿透子宮肌層,發(fā)生率與子宮畸形、操作經驗相關。穿孔后可能出現劇烈腹痛、腹腔內出血,需立即腹腔鏡探查修補。術前超聲評估子宮形態(tài)、術中超聲引導可降低風險,必要時使用宮腔球囊壓迫止血。
3、術后感染
器械消毒不或術后護理不當可能引發(fā)盆腔炎,表現為發(fā)熱、膿性分泌物。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聯合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術后禁止盆浴和性生活1-2個月,保持會陰清潔可減少感染概率。
4、宮腔粘連
子宮內膜基底層過度電灼可能導致宮腔前后壁粘連,引發(fā)閉經或不孕。中重度粘連需行宮腔鏡分離術,術后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或使用雌二醇片促進內膜修復。術后3個月需復查宮腔鏡評估恢復情況。
5、子宮內膜損傷
廣泛電切可能破壞內膜再生能力,導致月經量過少或繼發(fā)性閉經。對于有生育需求者應謹慎選擇手術范圍,術后可配合戊酸雌二醇片促進內膜生長。嚴重內膜損傷可能需考慮輔助生殖技術助孕。
術后應避免劇烈運動1個月,觀察陰道流血和體溫變化。飲食宜清淡高蛋白,適量補充鐵劑預防貧血。術后3個月需復查超聲評估宮腔恢復情況,出現持續(xù)腹痛、異常分泌物或發(fā)熱需及時返院。有生育需求者建議術后6個月再評估受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