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診斷參考標準都有哪些呢,很多患者在疾病的早期不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導致了病情的惡化,嚴重了才發(fā)現(xiàn),這就是對疾病的診斷不了解,對于一種疾病來說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它的早起診斷來說,更是尤為重要,只有了解了它的診斷標準,我們才能夠在第一時間內(nèi),診斷出這種病,然后進行積極的治療。
鼻息肉是鼻部常見疾病,也與某些全身疾病有關。它是由于鼻粘膜長期炎性反應引起組織水腫的結(jié)果。鼻息肉多來源于中鼻道竇口、鼻道復合體和篩竇,高度水腫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竇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顯的術(shù)后復發(fā)傾向,故在鼻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1.持續(xù)性鼻塞,嗅覺減退,閉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張口呼吸。
2.可有流涕,頭痛,耳鳴、耳悶和聽力減退。
3.粘液性息肉頗似剝皮葡萄狀或鮮荔枝肉狀,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紅色,有細帶多來自中鼻道,觸之柔軟活動。
4.出血性息肉(較少)表面光滑,充血,觸之軟而易出血。
5.纖維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觸之較實不易出血。
6.多發(fā)性息肉常來自篩竇,單個息肉多從上頜竇內(nèi)長出,墜入后鼻孔稱“后鼻孔息肉。”
7.鼻息肉增多變大,長期不予治療,可致鼻背增寬形成“蛙鼻”。
病史長,息肉體積大,可引起鼻外形改變。鼻梁增寬扁平,兩側(cè)鼻背隆起,即所謂“蛙形鼻”。息肉若突出前鼻孔,因受空氣、塵埃刺激,前鼻孔處的鼻肉表面呈淡紅色。在鼻腔內(nèi)可見息肉為圓形、表面光滑、質(zhì)軟、灰白色囊性腫物,其蒂部在中鼻道內(nèi)。Johansen等(1993)提出描述息肉大小的記分方法:息肉體積小,僅引起輕度鼻塞,未達到下鼻甲上緣者記1分;引起較明顯鼻塞,息肉大小位于下鼻甲上下緣之間記2分;引起鼻腔完全阻塞,息肉前端已達下鼻甲下緣以下者記3分。
75564次播放 2021-06-28
59978次播放 2021-05-10
56452次瀏覽 2020-09-16
63610次播放 2020-06-02
57249次播放 2020-01-14
59561次播放 2020-01-14
51500次瀏覽 2019-11-14
54990次瀏覽 2019-11-14
54907次瀏覽 2019-11-14
56747次瀏覽 2018-05-30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319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603次瀏覽 2023-08-23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3224次瀏覽 2025-02-15
3376次瀏覽 2025-01-16
3370次瀏覽 2024-11-09
3194次瀏覽 2025-02-20
3360次瀏覽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