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外周神經鞘膜瘤能治嗎?臨床上的疾病類型是非常多的,神經鞘膜瘤是神經科常見的腫瘤之一,臨床表現隨其大小與部位而異,小腫瘤可無癥狀,很難及早發(fā)現,但是較大的患者會引起神經麻痹、疼痛等,危害嚴重,那么,惡性外周神經鞘膜瘤能治嗎?
神經鞘膜腫瘤有神經鞘瘤和神經纖維瘤兩類。兩者均為神經鞘細胞來源,但臨床表現和組織形態(tài)有一定差別,神經鞘瘤可發(fā)生在周圍神經、顱神經或交感神經。顱神經鞘瘤占顱內腫瘤5%~10%,發(fā)生于聽神經,所以又稱聽神經瘤因位于小腦腦橋角,故又稱小腦腦橋角瘤,其次見于三叉神經。
肉眼觀,神經鞘瘤有完整的包膜,大小不一,質實,呈圓形或結節(jié)狀,常壓迫鄰近組織,但不發(fā)生浸潤,與其所發(fā)生的神經粘連在一起。切面為灰白或灰黃色略透明,切面可見旋渦狀結構,有時還有出血和囊性變。
臨床表現隨其大小與部位而異,小腫瘤可無癥狀,較大者因受累神經受壓而引起麻痹或疼痛,并沿神經放射。顱內聽神經瘤可引起聽覺障礙或耳鳴等癥狀。大多數腫瘤能手術根治,極少數與腦干或脊髓等緊密粘連未能完全切除者可復發(fā),復發(fā)腫瘤仍屬良性。
神經纖維瘤多發(fā)生在皮下,可單發(fā)也可多發(fā)性,多發(fā)性神經纖維瘤又稱神經纖維瘤病。肉眼觀,皮膚及皮下單發(fā)性神經纖維瘤境界明顯,無包膜,質實,切面灰白略透明,常不能找到其發(fā)源的神經。如發(fā)生腫瘤的神經粗大,則可見神經纖維消失于腫瘤中。腫瘤質實,切面可見旋渦狀纖維,極少發(fā)生變性、囊腔形成或出血。
以上兩型腫瘤均可發(fā)生惡變,但較多見于神經纖維瘤,尤其是神經纖維瘤病有較高的惡變傾向。表現為瘤細胞數目增多,出現多形性及核分裂像并伴有血管增生,腫瘤的形態(tài)頗似纖維肉瘤,稱為神經纖維肉瘤?;颊吣卸嘤谂?4:1),從幼兒至老年均可發(fā)生,病程長,一般在5年以上。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59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0次瀏覽 2025-07-25
168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7-25
4500次瀏覽 2024-11-23
4371次瀏覽 2024-12-27
4399次瀏覽 2025-01-02
4199次瀏覽 2025-02-20
4138次瀏覽 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