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瘤,良性,為成年人顱內腫瘤常見者。通常膨脹性增長,破壞鞍底、鞍背骨質,向兩側擠壓視神經、視交叉,甚至雙側動眼神經,造成雙顳側偏盲,視力進行性減退,以及抬眼無力。
瘤體小者,小于1公分,可考慮放射治療,如立體定向放療(伽馬刀);大者可經蝶手術,更大者可采取開顱瘤體切除。術后輔以放射治療。
患者:男,41歲。頭痛,視力漸進性下降。隨即來到我醫(yī)院找到賀曉生教授。
經核磁共振 MRI檢查所見:鞍區(qū)占位,球形擴大;明顯增強,強化欠均勻。
視力檢查:雙顳側偏盲。
CT:鞍內占位,等高密度,骨性蝶鞍區(qū)擴大,鞍底破壞。
診斷:垂體瘤
手術:經蝶垂體瘤切除術
術中情況:單鼻孔入路,鞍底破壞;瘤體稀軟,血供豐富。予全切除,鞍隔回落。鞍內填塞止血。鞍底骨性重建。
術后情況:恢復良好,視力明顯改善,尿量增多,與彌凝治療,效果明顯。
術后復查:術后1月半MRI顯示,瘤體中空,周邊強化囊壁存在。
術后病理:垂體瘤
隨訪情況:術后1月半隨訪,情況良好。
垂體瘤,良性,為成年人顱內腫瘤常見者。通常膨脹性增長,破壞鞍底、鞍背骨質,向兩側擠壓視神經、視交叉,甚至雙側動眼神經,造成雙顳側偏盲,視力進行性減退,以及抬眼無力。
瘤體小者,小于1公分,可考慮放射治療,如立體定向放療(伽馬刀);大者可經蝶手術,更大者可采取開顱瘤體切除。術后輔以放射治療。
經蝶手術,操作相對簡單,手術騷擾輕微,但瘤體囊壁剝離切除困難;神經內窺鏡應用,有助于瘤體切除。開顱手術,適于瘤體較大,形狀不規(guī)則,尤其是啞鈴狀,向鞍上、鞍旁侵襲發(fā)展者;操作復雜,但手術切除瘤體更多,尤其是囊壁切除較為徹底;手術對周圍視交叉、視神經、尤其是視丘下部騷擾可能性大。術后可能出現視力減退,多尿,消化道出血等,為開顱術后可能會遇到的棘手問題。
因此,采取何種手術,取決于患者癥狀以及瘤體大小、形態(tài)。
27233次瀏覽 2020-12-10
28662次瀏覽 2020-12-10
60509次瀏覽 2020-09-16
61663次瀏覽 2020-08-28
55537次播放 2020-07-22
58607次瀏覽 2020-07-10
60723次播放 2019-12-20
61206次播放 2018-10-26
60413次播放 2018-10-26
54957次播放 2018-10-26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645次瀏覽 2023-08-15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272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3214次瀏覽 2025-01-18
3442次瀏覽 2024-12-13
3393次瀏覽 2024-12-25
3807次瀏覽 2024-12-31
3291次瀏覽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