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鎖骨骨折可通過手法復位、繃帶固定、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康復訓練等方式治療。兒童鎖骨骨折通常由跌倒撞擊、運動損傷、產傷、骨骼發(fā)育異常、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1、手法復位:
適用于無明顯移位的鎖骨骨折。醫(yī)生通過專業(yè)手法將錯位的骨端重新對齊,過程中需避免損傷周圍血管神經。復位后需配合影像學檢查確認對位情況,成功率與骨折類型及就醫(yī)時機密切相關。
2、繃帶固定:
常用8字繃帶或鎖骨帶進行外固定,需保持4-6周。固定期間需定期調整松緊度,觀察肢體血液循環(huán)情況。幼兒因骨骼生長迅速,固定時間可適當縮短至3周左右。
3、藥物治療:
疼痛明顯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兒童適用鎮(zhèn)痛藥,嚴重腫脹可短期外用消腫止痛膏。禁止自行使用成人非甾體抗炎藥,需嚴格遵醫(yī)囑控制用藥劑量和療程。
4、手術治療:
針對開放性骨折或嚴重移位病例,可采用彈性髓內釘或微型鋼板內固定。手術適應證包括血管神經損傷、骨折端刺破皮膚、保守治療失敗等情況,術后需配合抗生素預防感染。
5、康復訓練:
拆除固定后逐步進行肩關節(jié)擺動、爬墻等被動活動,2周后增加握力球訓練。恢復期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定期復查評估骨痂生長情況,完全康復通常需3-6個月。
日常護理需保持繃帶干燥清潔,睡眠時墊高患側肩膀。飲食應增加牛奶、豆腐等高鈣食物,配合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恢復期可進行游泳等低沖擊運動,定期監(jiān)測雙肩對稱性。觀察是否出現(xiàn)患肢麻木、蒼白等異常癥狀,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復診。骨折愈合后1年內避免參與橄欖球等高對抗性運動,建議每半年進行骨密度檢測。